(大班)品德习惯-1 孝敬父母
儿歌篇:
快乐的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来到了,穿上新衣服,戴花帽,
朋友见面问个好,敬老爱幼记得牢,
抓饭包子奶茶香,邀请朋友来聚会,
唢呐手鼓响起来,唱歌跳舞齐欢笑,
敬父母 童谣 
清晨起,问早安,上学去,说再见;
回到家,道声好,要外出,须留言;
父母钱,莫乱花,知劳苦,懂节俭;
父母呼,要回应,大小事,行勿懒;
父母归,笑相迎,倒茶水,尽孝心;
父母忙,己莫闲,伸出手,帮一帮;
父母累,捶捶背,劝早息,别打扰;
父母病,勤侍奉,病床前,多问候;
父母训,认真听,有过错,须改正;
敬父母,尊长辈,扬美德,好幼儿。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
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
辛辛苦苦把我喂养大,我爱我的家。
最爱是爸爸妈妈,练好咱身体。
勤奋学文化,自强自立让您少牵挂。
我爱我的家,孝敬好爸爸妈妈,
孝心童谣
我有一个幸福家,爷爷奶奶爸和妈,
五人相爱一样深,我们从来不吵架。
爸妈下班回到家,为他洗脚又捶背。
爷爷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
奶奶头发白花花,我给奶奶搬凳子,
爸妈笑着把我夸,尊敬老人有礼貌,
我是一个乖娃娃。
孝顺奶奶
小板凳儿,三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
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煮面片儿。
奶奶嫌我煮的硬,我给奶奶剥花生儿。
奶奶乐得直点头,说我是孝顺的小孙孙儿。
孝敬父母三字童谣
龙传人,礼仪邦,孝父母,理应当;
父母恩,记心上,文明语,不能忘;
互尊重,更自强,好习惯,多培养;
自己事,自己忙,不拖拉,惜时光;
家务事,多帮忙,扫扫地,擦擦窗;
物整齐,房间亮,家整洁,利健康;
如有事,多商量,勤沟通,不隐藏;
父母亲,孩子孝,家幸福,心舒畅。
妈妈我要孝顺您
你真伟大
养育我们
不知道苦
煮饭烧菜还有缝衣服
天天辛苦真忙碌
妈妈呀妈妈
我爱你
妈妈呀妈妈
我要孝顺你
学感恩
父母辛苦养育我,养育之恩深似海。
我为妈妈捶捶背,妈妈眼里闪泪花。
我替爸爸倒杯茶,爸爸乐得笑哈哈。
老师辛勤教导我,勤劳浇灌幼苗壮。
认真学习纪律棒,老师夸我真懂事。
他人助我莫相忘,滴水之恩涌泉报。
敬老爱老有孝心
见到老人有礼貌。
不顶嘴,不争辩,
敬重老人礼让先。
常关心,问声好,
对待老人多关照。
老人话,放心上,
敬老爱老有孝心。
乐善歌
小花猫,懂礼貌。
遇见同学问声好,临行分别说再见。
小蜻蜓,真细心。
有人睡觉脚步轻,公共场合不嚷嚷。
小白象,乐分享。
包里糖果大家尝,开心甜蜜每一天。
小朋友,爱助人。
善待他人关系好,互帮互助共进步。
歌曲篇:
故事篇:
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