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教育科研>详细内容

教育科研

【课例】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课例】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0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小班:生活化

秋冬季节小班幼儿总有些爱闹个小病,流鼻涕是很常见的事,许多宝宝的小脸象个小花猫一样,小班教师的兜里经常要放些手纸,以便宝宝流了鼻涕时能及时擦干净,老师如果关注不到呢,宝宝一般就用手一摸,久而久之宝宝的卫生习惯很难培养,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己主动擦鼻子的习惯呢,怎样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一般幼儿园总是把纸放在盥洗室,很少放在其他地方(大概是咱们幼儿园都要求整齐划一的原因吧)其实,宝宝在游戏中,正玩儿得兴头上,很少主动到盥洗室拿纸擦鼻子或会忘记喊教师帮助,如果我们把纸放到孩子方便取放的地方,并能够吸引宝宝,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教师找来了几个颜色鲜艳的废旧餐巾纸盒,分别放在美工区、娃娃家、图书区等,并且纸盒的高度放在适合宝宝拿取的位置,小纸盒的出现为宝宝的生活确实提供了方便,有了鼻涕不再是喊老师或用手摸一把,而是跑到小纸盒前,自己拿纸学着擦,尽管还擦得不很干净,但宝宝有了可贵的自主意识,但我们又发现一般宝宝有了鼻涕都是在教师的提示下,才关注到小纸盒的存在,怎么才能使儿童增强对小纸盒的注意力,让宝宝自主、自觉地擦鼻子呢?

教师大胆尝试让宝宝自己设计、装饰小纸盒,在纸盒外涂涂画画,孩子其乐无穷,另外贴上宝宝自己擦鼻子的照片,教师和宝宝一起将小纸盒放在经常玩儿的地方,玩具柜上、活动区里、窗台上,环境布置中的小纸盒,方便的同时又美化了环境,小班幼儿在一种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良好生活习惯的陶冶,使宝宝在自主选择中学会自理。教师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注重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促使幼儿更加关注到了环境的变化。

中大班:渗透化

在冬天常见而易患的疾病是感冒,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与幼儿开展了主题健康活动“感冒了”。在“谁容易感冒”、“感冒的原因”(天气的原因,被别人传染,自身体质、卫生习惯)病菌的传播途径、(空气的清洁流通)预防感冒的知识(锻炼身体、卫生习惯养成)、“感冒了怎么办?”等活动中,请幼儿展开对身边人群的调查与统计,幼儿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做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易感人群原因、在搜集与了解中运用图片、绘画、照片、实物等手段将感冒的相关知识全面的展现在“感冒”主题环境中。主题环境随着孩子健康知识的丰富而逐渐饱满,这里的环境成为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建构健康知识的平台。

小、中大班共同特点日常化:从小班到大班,每个人每周都有自己对班级卫生环境的职责,清晨,孩子们要负责桌椅、玩具柜等班级物品的擦拭工作,三餐要负餐桌的消毒工作,游戏活动后负责玩具的摆放与清洁工作,孩子们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了解了卫生消毒的程序与方法,他们是班级环境卫生的执行者与维护者。自理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自然而然良好的习惯形成。

做为幼儿园教师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案例:用职责约束孩子的行为

开学第二周周四下午小红的妈妈来找老师,说:“大班的小虎在课间时把小红的指头咬出了血印。”可小虎的妈妈却说:“是小红先动手抓破了小虎的手,小虎才还击的。”两位家长争执起来,都不说自己的孩子有错。唉,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

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

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幼儿是父母或教师管教得严厉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即使不紧张,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

告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咬,只有从消除孩子精神压力入手,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说,劝戒和责罚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应更要注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