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教育科研>详细内容

教育科研

【讨论】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点击数: 次 字体:小 大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2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讨论】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8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小班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是不同与其它教育的,它所需要的家长参与度是最大的。但是家园合作中总会有不同的问题影响对孩子的教育,家园缺少沟通,导致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重点、教育目的都存在着很大的不一致。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在组织家长工作时,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到家长的情绪。这极大地不利于家长与教师的工作配合,很可能影响到幼儿园教学和日常活动质量。从新生入园就需要建立家园共育制度,特别是这一段时期是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问题也会更高频。教师与家长在开学期间就应该更为警惕。无论在教学、还是其它环节都要增加家长的共同参与度。交流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时代所赋予的方便,丰富家园共育的途径。 

【关键词】

家园共育;教育意义;家园沟通;共育方式 

人的一生必定会经历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和家人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爱好是最了解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看到了,模仿了,要改正就很难。这种潜移默化的的效应造就孩子的品格,影响孩子的未来。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接受的教育都是来自专业的幼教老师所进行的教育。她们对孩子各个年龄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有一定的认识,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也能及时找到应对的对策。相对于家长来说教师对幼儿的价值观、教育观也会更全面,到位。每个孩子的需求及人格都有其独特性,教师们往往对于特定的年龄段的发展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于个别性的认识,则有赖于与个别孩子及其家庭的相处。而作为孩子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认识是垂直的、纵向的,教师的认识则是水平的,如此,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正好在认知上得到了互补家园双方都有着对方所需要、所欠缺的。教师有着处理孩子各种问题的经验,有着一些专业的见长,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的教育信息及技巧,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教育的第一手知识。家长是最关心孩子的,他们也希望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想知道孩子各种变化是不是进步的,值得鼓励的。家园合作也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所实行的各种教育理念。结合对自己孩子的独特了解,形成新的教育方法。

一、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 

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常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手工艺品带到幼儿园做展示;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把它当成任务,觉得是浪费精力。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有了不必要的误解。

(二)家园教育的重点不一致 

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比如有的家长和老师的话题总是我的孩子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没有变得“聪明”些。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有的小班家长居然让自己的孩子背诵古诗词,觉得看太多的故事对孩子没什么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很多技能,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特别是祖父母辈的家长,这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三)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四)家园双方缺少交流 

有的家长对于教师处事的不赞同,对于事情的来由和真实性都没有确定的判断,就想当然的用他们的方式理解了,向其他的家长传达了,由此造成了对老师名誉的损失,这就是缺少沟通造成的误会。这直接影响到双方感情。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坏的影响。其实只要在接送孩子的时候沟通一下,就不会有这种误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儿园老师当然也不例外。对一个妈妈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对宝宝的放手和对老师的信任。信任是人与人成为朋友最基本的条件,有了这样的基础,就很容易和幼儿园老师成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师交流沟通。这种情感投资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与家长取得交流,而且与那种年龄大的爷爷奶奶交流时要更有耐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二、家园共育的方式 

(一)新生入园期间的家园共育 

帮助新人园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一直是幼儿园和教师最头疼的问题,而如何顺利的渡过这一环节,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活动来进行家园互动:

1.新生家访活动 

在新生报名分班后,班上的教师对全班幼儿逐一进行家访,以做客的形式让幼儿在自己家中由家长介绍认识班上的教师,教师们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认识教师,既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也让教师对幼儿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与家长交流他们在家里对孩子所进行的教育手段,并且探讨家长希望教师能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还有孩子的身体或者心理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教师都可以在第一次家访中了解记录。 

2.新生人园游戏活动内容及时间处理 

开学的第一周,孩子会因为对家人的依恋和对幼儿园这个新环境的陌生所产生的恐惧感,不肯来幼儿园,或者在幼儿园里一直哭闹。面对这种情景,家园共育的作用就需要体现,这时家长应该陪在孩子身边,多带他们到教室各个区角参观游戏,和孩子共同做一些亲子游戏,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于这种刚入园的小朋友我们不能第一天、第一周就让孩子在幼儿园带上整个活动日。可以前一周让父母陪伴孩子待半个活动日,第二周再让孩子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下带上半个活动日。两周、或三周后孩子才完整的体验一日生活的流程。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时间安排逐渐消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抗拒。 3、榜样学习 

当幼儿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之初,可以带新生到大中班去参观,看哥哥姐姐是怎么表现的。和他们一块儿玩玩具、做游戏,一起喝水、人厕,这样一来幼儿的注意力被转移,好哭的孩子也不怎么哭闹了,不开口说话的幼儿也赶开口交流了,害怕集体生活的幼儿玩得也自在些了。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幼儿、家长、教师三方进一步的熟悉,帮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入园的生活。接受新的环境和新的朋友。 

(二)教学活动中的家园共育 

对于家园共育的密切合作有很多人都简单的理解为家长对幼儿园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只要家长能保持与幼儿园的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就不错了,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而是应该考虑到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1.合理利用宝贵的家长资源,带领孩子们贴进生活 

从家长资源信息库中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职业专长来补充幼儿园教育。如: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请当医生的家长到幼儿园客串老师,

为小朋友讲“保护眼睛”“保护牙齿”等常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得更有兴趣、更加专注。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结合教育目标和消防战士进行沟通,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消防战士为幼儿表演了接到火警后快速穿消防服、爬云梯、用高压水枪灭火等。还不失时机对幼儿进行了防火安全教育。“怎样预防火灾?火灾发生后需要采取哪些紧急自救措施?”从孩子阵阵的掌声与喝彩中,表现出对消防战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获得了防火安全知识。

2.家长开放日活动 

每个月都会确定一天为家长开放日,提前通知家长,让他们能够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参与者在参与前要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师和参与者商议策划、共同安排活动计划、做好教育教学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分工合作。家长可以当老师组织教学活动,也可以当老师的助手,家长和教师一样进入游戏角色,一同为幼儿分餐、盥洗、守睡等。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可参与处理。家长们参与的热情很高,因为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让他们真真切切了解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方法,体验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意识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3.邀请家长做志愿者 

在班级组织外出活动时。可以邀请有时间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她们就像教师一样,带领着一组孩子,一边参观一边讲解。家长的参与,可以使得外出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比如去百果园摘果子、去广场放风筝等,有父母的陪伴,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保护起到了首要的作用。教师的压力就减轻许多。孩子也能够尽兴的嬉戏,游戏的场地也可以更宽。

4.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以往亲子活动,家长一般陪同,观众的身份居多,真正参与活动的机会很少,但是家长们洋溢着微笑的脸上,看得出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还是很大的。我们就创设了亲子运动会、感恩活动、节日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孩子通过这些活动

更爱上幼儿园,也能锻炼幼儿的各种身体机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拓宽孩子们的认知。也使得家长体验到幼儿园教学安排的丰富,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5.邀请家长观摩教师的活动 

家长总是通过孩子获取教师的活动内容,他们很关心教师的水平如何,是否能对自己的宝贝有好的发展。但光听听总是不全面的,要亲眼所见才能够有详细的见解。教师可以选定半天,准备好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邀请家长来园进行观摩,实实在在的感受孩子们平时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

三、创新家园共育的途径 

以上所述的种种家园共育都是幼儿园被广为认可和常见的形式,随着家园合作的广泛实施,家园共育不应拘泥于现有的这些形式,应该发挥我们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使之越发新颖。   

(一)访谈交流——让沟通零距离 

每天晨间接待、离园时间都是交换意见的极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们可以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表现,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等。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事件,通过这样第一时间的交流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减少了很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误会和分歧。

(二)网络平台——让交流更高速

幼儿园网站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加强幼儿园自身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利用这一平台,以互动性功能为媒介,进一步实现了家园共建。如我园的网站,除了有形象展示、特色宣传、信息发布、教育拓展等菜单外,还做到各班均有博客,教师们人人能围绕教学内容、幼儿表现、节庆活动等方面开辟好博客中的菜单栏目,及时捕捉班上孩子的精彩瞬间,做到日日收集,周周更新,从而让家长随时了解班级动态和孩子活动情况。 

(三)家园练习册 

通过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册,教师可以记录孩子在园一周的表现,对于孩子要鼓励的、要改正的都可以写上去。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周末在家里的表现及有趣的是记录下来,并对老师的记录阅读思考。教师也可对家长提出来的疑问做出回应,一起探究解决的办法。有利于家园合作的一致性。 

总结:家园共育对教师和家长都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家园共育可帮助自己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因此无论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互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共育,他的最终目标都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创造性、积极性,使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使家长有更强的责任感来积极参与,让家园携起手来共创孩子美好的明天吧。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 

[3]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方明编著的《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素质》(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