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不过分依赖父母
孩子丢三落四,不能完成可以完成的任务,源自父母(祖父母)的过度保护,在生活上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包办代替,使子女形成了依赖心理,失去了处理实际生活事务的勇气和能力。比如走路的时候要父母抱着走,吃饭的时候要父母喂等等行为,这些都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表现形式,在这里我想说的过分依赖是指孩子的行为责任依赖。
在休产假的期间,豆豆和我几乎是共生的,后来由于我工作越来越忙,加上离家较远的原因,豆豆又托付给我的母亲。或许是“隔代亲”的缘故,豆豆很是依赖我的母亲,偶尔我批评她,她便会哭着闹着要我的母亲,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我意识到,豆豆对我母亲的依赖已经很严重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对来自父母的亲情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随着一天天长大,就更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行为责任来。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从实践中探索出这样一套解决孩子过度依赖的方法来。
一是要逐渐减少照顾的内容。在幼儿园,老师就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豆豆也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坦率的讲,在豆豆28个月时,我就把她送到托班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她自己吃饭,我想让她知道自己可以做的很好。事实上她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实做的很好,基本每天能自己吃饭,更不需要家里人端着碗追着她吃饭。这样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又让孩子有了莫大的成就感,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是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帮助老师收发玩具、碗筷、整理课桌、柜子,回到家的孩子也可以做好家务。我的母亲经常唠叨,说我是甩手掌柜,很简单的家务,与其带着老公和豆豆花双倍的时间一起做,还不一定能做好,倒不如自己三下五除二搞定。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父母而言,每天陪伴孩子的时光可谓比钻石还要宝贵。在下班后,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光里,我们要完成晚饭、打扫、个人卫生等活动。通常我会带着豆豆一起劳动,尽管她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但每次她都很认真的跟我聊天,有些见解我都是头一次听到。比如有一次烧豆腐汤,豆豆突然说了一句:“妈妈,我吃了豆腐会白哦!”我认为在简单的家务过程中,哪怕仅仅是让孩子帮忙递递抹布、簸箕,放放碗筷、椅子,甚至仅仅是和孩子聊聊天。这样愉快的配合,既能增强孩子的动手协调能力,又能增加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建立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三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决定。孩子会遇到各种任务、困难,会面临各种选择,会提出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孩子能决定的事情,尽量让她自己决定。不要模棱两可或粗暴拒绝,更不要无原则地答应。现在的父母或许都会遇到孩子看电视的问题,我也不例外。一开始面对孩子看电视,我总是很严厉的告诉她不可以看电视,不过每次母女之间总会不愉快。后来我掌握了她的规律,出选择题给她,有时候会这样说:“豆豆,你已经看了很久电视了,不能再看了,要保护眼睛。”豆豆就会说:“不行,妈妈,我还想看一会儿。”对于这个答案我已经预料到了,不过我会不动声色的说:“好吧,那你再看10分钟吧,你看好了,现在这个针是在这里哦,等过10分钟,针到这里了,你就自己关电视哦。”这个时候豆豆会毫不犹豫的说:“好的。”10分钟后,我准时跟她说时间到了,一般情况下她会很顺利的关掉,也有不想关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就会一本正经的说:“孩子要说话算话,不能没有信用,如果妈妈答应你什么也不算话,你喜欢吗?快一点关电视。”这样的对话经常在我们家上演,从看电视,到外出玩耍。我想这样的选择空间,既可以让孩子学会选择,又可以学会父母怎么说“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信用以及责任承担。
四是要给孩子独立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来自于评价,父母的评价对孩子更重要。在孩子关注自己是否“独立”的评价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孩子看到自己独立完成许多事情后,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尽管经常听到有人拐带孩子的新闻,作为年轻的父母,自然是紧张的,不过这种事情上,不能极左极右,不能因为害怕而失去了很多让孩子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不怯生也是孩子自信的表现之一呢。例如在餐厅里,可以让孩子独自去找服务员要纸巾之类的简单活动。
五是给孩子独立的奖励。奖励可以是一个拥抱,可以是半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可以是周末的公园游玩,可以是一场喜欢的电影,可以是奖励基金……总之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在奖励方式上,一定要避免将钱与“独立”画上等号,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义务,更有责任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如豆豆自己穿好鞋,我会亲亲她的小脸蛋,然后告诉她我的女儿很能干。偶尔我感冒,我会很示弱的告诉她:“妈妈感冒了,今天豆豆能帮妈妈收一下鞋子吗?”她一定会很乐意的收好,并且还会亲亲我的脸颊,然后乖巧的跟着我的母亲,这样的示弱会加强孩子的家庭认同感。“给予”和“索取”都可以是给孩子的奖励。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