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家园社区>详细内容

家园社区

别让妈妈“垄断”孩子的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7 13:32:44 浏览次数: 【字体:

平时给家长们讲课时,常常看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听课的绝大多数是孩子的母亲,父亲则非常稀少。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家庭里,妈妈已经“垄断”了孩子的教育。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家庭,做父亲的认为自己是做“大事业”的,管小孩这类“婆婆妈妈的小事”,懒得过问。于是,便把培养教育孩子的事一股脑儿“推”给母亲。

  有的家庭则是母亲“主动”把培养教育孩子的事给“揽”了过来。一位母亲说:“我家先生工作太忙,顾不上。培养孩子的事,是我自觉自愿‘承包’下来的,为的是不让他分心。”另一位母亲则是直截了当地说:“我们那口子倒不是不想管,是我不让他管。他总认为我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不是鼓劲儿,反倒‘撤劲儿’。因此,我‘独揽’教育孩子的‘大权’,根本不让他插手。”

  教育孩子的事由母亲一个人承担,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奉献牺牲精神这方面来说,的确令人敬佩。然而,从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来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

  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确实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热爱家庭,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愿为孩子做出牺牲等。这些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时刻都在感染、影响着孩子。作为女性,也有一些天然的、一般男性所不能比拟的长处,如感情丰富细腻、做事考虑细致周到、对人关爱无微不至等,把孩子交给母亲教育是让人放心的。

  然而,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社会、生理、实践等方面的原因,女性自身也有她们难以克服的弱点,比如,有的心慈面软、心理承受力差,有的过于注重小节、唠叨挑剔,等等。这些弱点,对孩子的性格、气质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常常听到有人说:现在很难寻找到真正的“男子汉”。这恐怕和孩子后天的生活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无关系。如果由母亲“垄断”孩子教育的局面不改变,肯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缺乏阳刚之气,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柔弱。

  我不是“大男子主义者”,绝不敢小瞧现代女性。当然,更不是说男人都是“十全十美”。男人也有一些天生的弱点,比如,有的感情粗糙、态度粗暴,有的大大咧咧、不细心等等。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

  应该看到,男人还是有他们的长处和优势的。当今社会,基本上还是“男性社会”,社会更“宠爱”男人,给男人提供的实践机会要比女人多得多。因此,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在教育子女中具有优势。

  美国出版的《父母》杂志认为,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下列影响:一是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二是父亲使用的语言更丰富更复杂;三是父亲对孩子管束更多;四是父亲更好地帮助孩子发挥潜能;五是父亲更多地介绍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作用;六是父亲对孩子成长的推动作用更大;七是父亲更能有效地促使孩子社会化,为走向社会作准备;八是父亲支持妻子,关心孩子,影响孩子形成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总之,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的作用。

  因此,夫妻“搭档”共同教育子女,要比母亲一个人“单枪匹马”好得多。

  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可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这样,既可以避免“孤军奋战”的“力不从心”,也可以避免孩子“钻”家长“顾此失彼”的“空子”。

  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可以集思广益,考虑周全,方法全面,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措施更实际,能够有效地避免因一个人“独断专行”而出现的主观、片面性。

  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孩子可以将父母的长处、优点兼收并蓄,在父母共同的影响下,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气质,使男孩既有男人的阳刚之气,又有女性感情丰富的特点;使女孩既有女性特有的温柔,又不失刚强的性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