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千“编”万化
弹指之间,
“绕”有兴致,
编织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
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
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让幼儿动手,
学学、玩玩、做做、想想,
编出童趣,织出创意。
课程缘起
绳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体育活动中有跳绳、美工活动中有线绳,孩子们发现衣服上、鞋子上、秋千上、旗杆上到处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绳子,绳子成为了孩子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场景1
一天,含含小朋友因为系不上鞋带哭了起来。
彤彤:老师,老师,含含系不上鞋带就哭了。我想帮帮他。
森森:老师,鞋带也是绳子,可是我们就是不会系,可怎么办呀?
糖果:我会,妈妈教过我。
场景2
晨间跳绳活动后,面对长长的跳绳,如何把它整理好,源儿小朋友也遇到了新的难题。
场景3
晨检结束后,苏苏和几个小朋友在美工区欣赏自己的手工作品。石義正突然把我拉到她身边给我看了他的发现:
苏苏“老师,我刚发现我们教室还有一个草帽!”
涵涵:“这个草帽怎么这么小?怎么做的呢?”
熙熙:“草帽肯定是用草做的啊。”
更多的小朋友被他们讨论内容吸引过来,小朋友们不断发出疑问“草怎么能做帽子呢?”
苏苏“老师你知道草怎么做成帽子的吗?”
老师:“这种草帽是用麦草编织而成的。”
小朋友们又异口同声:“老师,什么是编织?”小朋友总是对未知的事物这样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于是,追随孩子们的问题,班内组织展开了绳子的种类、绳子的作用、怎么系鞋带等系列讨论。
经过讨论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绳子,它们由不同的材料做成,也有不同的作用。不会系鞋带、不会系跳绳等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种叫做“编织”的方式来解决的。
编织是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编织品种繁多,材料多样,编织方法、技巧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同时编织也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织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大班的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动手动脑思考,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编织是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正是一种既有创造性又存在一些挑战性的活动!于是,追随着幼儿的兴趣,我们班拟开展千“编”万化班级活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