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千“编”万化
弹指之间,
“绕”有兴致,
编织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
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术,
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
让幼儿动手,
学学、玩玩、做做、想想,
编出童趣,织出创意。
课程缘起
绳子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体育活动中有跳绳、美工活动中有线绳,孩子们发现衣服上、鞋子上、秋千上、旗杆上到处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绳子,绳子成为了孩子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场景1
一天,含含小朋友因为系不上鞋带哭了起来。
彤彤:老师,老师,含含系不上鞋带就哭了。我想帮帮他。
森森:老师,鞋带也是绳子,可是我们就是不会系,可怎么办呀?
糖果:我会,妈妈教过我。
场景2
晨间跳绳活动后,面对长长的跳绳,如何把它整理好,源儿小朋友也遇到了新的难题。
场景3
晨检结束后,苏苏和几个小朋友在美工区欣赏自己的手工作品。石義正突然把我拉到她身边给我看了他的发现:
苏苏“老师,我刚发现我们教室还有一个草帽!”
涵涵:“这个草帽怎么这么小?怎么做的呢?”
熙熙:“草帽肯定是用草做的啊。”
更多的小朋友被他们讨论内容吸引过来,小朋友们不断发出疑问“草怎么能做帽子呢?”
苏苏“老师你知道草怎么做成帽子的吗?”
老师:“这种草帽是用麦草编织而成的。”
小朋友们又异口同声:“老师,什么是编织?”小朋友总是对未知的事物这样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于是,追随孩子们的问题,班内组织展开了绳子的种类、绳子的作用、怎么系鞋带等系列讨论。
经过讨论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绳子,它们由不同的材料做成,也有不同的作用。不会系鞋带、不会系跳绳等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种叫做“编织”的方式来解决的。
编织是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编织品种繁多,材料多样,编织方法、技巧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同时编织也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编织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大班的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爱动手动脑思考,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编织是幼儿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正是一种既有创造性又存在一些挑战性的活动!于是,追随着幼儿的兴趣,我们班拟开展千“编”万化班级活动!
编织知多少
1.编织大搜罗
前期孩子们经过讨论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绳子,它们由不同的材料做成,也有不同的作用。不会系鞋带、不会系跳绳等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种叫做“编织”的方式来解决的。
“老师老师,系鞋带就是编织吗?”
带着孩子们对编织好奇与思考,我们一起了解了关于编织的知识。原来,编织它是把细长的东西互相交错或勾连而组织起来的。
知道了什么是编织,孩子们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想法。
源源:“编织就是用绳子编来编去,一绕一绕的。”
涵涵:“编织就是把东西系起来,我家里就有很多绳子做的东西。”
彤彤:“我们穿的毛衣、围巾都是编织来的。”
苏苏:“我爷爷更厉害,他可以把竹子变成像绳子一样的长条,把它编织成一个大箩筐。”
栎栎:“我的妈妈手上的手链是用红丝线编成的。”
凡凡:“还有凉席,用竹子编的。”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生活中原来有很多东西都是编织的,有绳类编织、纸类编织、藤类编织等等,幼儿园里也藏着许多编织的物品哦,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在哪儿吧。带着问题,孩子们寻找起了藏在我们幼儿园里的漂亮编织物! 瞧!楼梯边、教室门口、操场上、通道上……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小小编织调查员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收获吧!
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是古人对中国编织的最好诠释,随着人类智慧文明的不断创新与前进,编织工艺的应用“遍地开花”。小朋友们和编织还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我们一起期待吧!
2.编织大调查
孩子们通过寻找发现了很多编织制品,那么这些编织品都是用哪些工具和材料制作而成的呢,孩子们周末带着记录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了自己的发现。
原来这些造型各异、用途不一的编织品都是利用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做成的。
通过仔细观察,我们还发现每个编织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纹,那么它们的编织方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吧!
那么编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编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很广,传统的民间编织工艺主要是制作一些桌椅、草席、屏风等生活日用品,毛线编织等则会运用到服饰、包包等。
玩转编织艺
兴趣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明灯”,在前期幼儿对编织有了一系列的了解与认知,并以此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线”可以用来编织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找到的是什么样的线吧!
苏苏:我找到的是这种毛线,好像是织毛衣用的。
思懿:我找到的是这种鞋带一样的线。
何沐:这个线是有点像纸做的线,这个也可以用来编织。
我们选择哪一种编织呢?和同伴讨论一下,然后来投票吧!
我们决定用毛线先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
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编织制品都是利用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做成的。 通过仔细观察,大家还发现每个编织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花纹,那么它们的编织方法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哦!看,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真的很有趣!
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的思想,我们充分鼓励幼儿收集身边的编织工具、编织材料,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更深入的了解编织,感受编织的魅力。
通过前期的一系列调查,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加入到编织的世界里了。
美工区:
1.花格子大象
各种不同的编织手法需要不同的肢体动作来配合完成,每一种编织都能促进我们上肢关节的灵活发展,纸编小象需要我们手臂反复的伸拉,穿梭,小脑袋也要反复的低下、仰起,所以,可不要小看这头大象哦!
2.五彩纸花篮
纸编活动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活动,所以我们在编织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而且要集中注意力,不然很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纹路,也会出现因为拉伸力度不均匀而导致作品不平整,为了不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在编篮子时,都可认真了呢!
生活区:
1.编麻花辫
有的孩子会编麻花辫,但有的孩子还不会。于是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绳、红绳、塑料编绳、毛线等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各种线绳。我们还总结出了一首编织口诀,帮助不会编的小朋友练习编麻花辫。
麻花辫,三根线,
我们一起来编辫。
一压二,三压一,
长长的头发变花辫。
以低结构材料为依托,遵循孩子的需要和兴趣,逐渐投放更丰富的材料,孩子们通过穿插、缠绕、打结等方法编织出充满童趣的作品,促进幼儿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发展。
2.编织围巾
下周就要降温啦,我们一起织围巾保保暖吧!瞧,孩子们将毛线在鞋盒上重复缠绕、翻、套等动作,孩子们灵巧的小手,牵着毛线在纸盒间来回穿梭,只见毛线像一团可爱的云,在纸盒里越堆越多,堆成了一条柔软的围巾。围在脖子里,软乎乎,暖烘烘的。这些动作不仅能锻炼孩子手的灵活性、精确性,更能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孩子们的编织过程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的孩子率先掌握了编织的要领,热心地做起小老师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小朋友们;有的孩子想早点把围巾织完,由于心急导致不断出错,出错后只能重来;还有的孩子或是自己的线打结了、绕在一起了、也有可能线拉得太紧翻不过去了……
这些问题,一次次地出现在他们尝试的过程中,如何耐心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磨练孩子们耐心和细心的一个机会。孩子们在这种边玩边探索的操作中编织了一条一条漂亮的围巾,我们已经小有成就啦!快来看看我们的作品吧!
益智区:脑洞大开
翻花绳,又叫“线翻花”、“翻花鼓”,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利用绳玩的儿童游戏。只需灵巧的手指和一根线,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孩子们对照着图谱,两只小手上下翻飞,一会翻出长江大桥、一会翻出降落伞、一会又翻出五角星。
自主游戏时,总能看到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翻花绳,一起分享经验,向别的小朋友学新的玩法。一根普通的绳子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法,翻花绳游戏在班级里风靡一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课程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间”,通过《编玩编乐》班本课程的开展,我们惊讶于孩子们的表现,也感动于他们的成长。孩子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不断挑战自己,相互合作,在点滴中进步成长。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成多彩童年。在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用兴趣引领,用爱心浇灌,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巧”的种子,期待某一天,它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