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人行走课程】一亩菜园劳动记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关于种植,孩子们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天生就喜欢和大自然打交道,喜欢在大自然中发现、探索、创造……
在幼儿园里,有这么一块地方,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一年四季都在变化,多彩的颜色、可爱的声音、丰收的果实等等,它就是我们的小菜园,让我们一起看看大1班的子们会和菜园子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吧!
课程缘起:
新学期,每个班级都认领了一块小空地作菜园。午餐过后,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经过小菜园时,几个孩子驻足不前,他们看着小菜园里荒废的样子,讨论了起来:
我们可以在小菜园里种哪些新的植物呢?
杨杨:我想种西红柿,这样我们就能吃甜甜的西红柿啦!
小锦:种菠菜吧,菠菜可以补铁,让我们的身体更棒。
熙熙:我想种甜甜的西瓜,我喜欢吃西瓜。
沫沫:种大白菜,因为大白菜很大,够大家吃很久!
懋懋:西兰花长大后像伞一样,很漂亮,我们种西兰花吧。
课程背景:
幼儿具备初步的种植知识和经验,如:在植物角观察和照顾过多肉植物、水培过大蒜、土豆等易发芽生根的植物、知道种植物要经常照顾。但是幼儿亲手种植并追踪植物成长的经验和种植带来的愉快和成功的体验还不够丰富。幼儿现有的种植知识经验比较片面,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探究来获得知识技能的机会。
课程目标:
1.了解植物种植的过程与植物生长的变化,具有初步观察能力。
2.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探索其使用方法,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
3.通过活动发展孩子们的动手实践、合作交往、观察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
4.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种植信息,体验种植劳动以及收获带来的快乐。
课程审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科学发展目标,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中。”“将生态种植纳入课程,弘扬传承劳动精神,让孩子们在体验种植的活动中感受劳动的艰辛、观察农作物生长过程、发现自然的奥秘、品尝劳动的果实,激发孩子们爱惜粮食,不挑食的良好品德。
课程预设网络图:
课程实施:
一、种植大调查
究竟种哪一种蔬菜最合适呢,回家后,孩子们和父母一起查找资料,结合季节特征、养护难度、照料细节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第二天一入园,宝贝们便迫不及待地把心目中的答案与大家分享并进行了整理。
通过大家的图画表征,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种植的经验认识丰富了很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家想种植的植物品种很多,可是菜地却有限,怎么办呢?经过大家的商议,采取用投票的方式决定种什么。
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决定种植菠菜、大白菜和西兰花。明确了种植目标,宝贝们的种植行动也随即展开。
教师的话:
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他们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从前期的投票活动,讨论种植计划,选出幼儿最想种植的植物,巧妙解决集体种植“选择难”的问题,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探索。通过前期和家长的调查,孩子们对种植活动有了很详细的思考和准备,幼儿了解了种植的过程:使用工具、松土、挖坑、放入种子、盖上泥土、浇水,获得了关于种植认知经验,为后续种植活动的开展构建了非常重要的心理和行为经验,幼儿对于植物的成长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二、种植进行时......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技能,不仅是“生活”使其然,而且与幼儿体力、智力、道德和美感的发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旧貌换新颜
经历了一个暑假,小菜园里长满了杂草,土地也被雨水冲的很贫瘠,大家齐心协力,一起为小菜园的重新播种努力着!孩子们有的负责拔草、施肥,有的负责设计小菜园、有的负责动手改造……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2.迎接小菜苗
我们的种植计划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听说幼儿园要种植蔬菜,然然外婆连忙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带着菜苗和种植技术来到幼儿园,详细地介绍种植要点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种植行动中去。
3.补撒种子
小苗种下后,虽然宝贝们每天对其进行精心地照料,浇水、松土样样都没落下,但还是出现了意外:有两颗在角落里的苗苗很容易就会被路过的小朋友踩到,最终导致小苗的死亡。
经过大家的讨论,决定补撒一些生菜种子,为了防止小苗再次被踩到,大家专门找来砖块,围在小菜园的边上,形成坚固的堡垒。
三、养护大事件
1.搜寻不速之客
一天早晨,正在照料植物的小葛和小杨突然发现了异常,我们的菜叶子上突然出现了一些洞洞,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得知情况的大伙连忙投入到寻找凶手的行动中。经过大家仔细地搜寻,“凶手”被逐一发现。
通过咨询家中的种菜能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宝贝们得知有一种环保的灭虫方法,就是给植物添加草木灰,灭虫的同时还能给植物补充一定的营养。
2.蔬菜“身份证”
在照料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路过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会问我们种的是什么蔬菜,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宝贝们在不同的蔬菜旁插上了对应的蔬菜“身份证”。
3.测量
比一比,量一量,看看蔬菜们长了多高。通过活动孩子们能用自己思考到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乔乔:老师,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先拿积木量一量,比一比。
晴晴:我们也可以再拿绳子来测量,比较一下。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实际操作,知道植物有没有长高、长了多高,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活动建立有机的联系。
4.浇水大讨论
下周我们就要放国庆假了,我们不在学校的时候,该怎么浇水呢?
涵涵:我们可以放弃假期,每天来幼儿园为蔬菜浇水。
希希:我妈妈说要带我去外婆家,我可能来不了呢!
明哲:我家里幼儿园近,我可以来浇水。
小葛: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方便浇水的神器,我们不在也可以给蔬菜喝到水。
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来制作一些便于浇水的神器。他们带着设计图回家,请家人帮忙制作浇水神器带到幼儿园。他们把浇水神器插到小菜地里,为蔬菜们“保驾护航”。
教师的话: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环境,儿童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在种植的过程中,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动物的“入侵”、放假植物喝不到水充满各种好奇和担忧,积极为“如何保护植物的生长”想办法、出主意。为此,老师组织幼儿结合情况讨论解决方案,切实的根据幼儿的想法实施解决方案,满足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取,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课程评价:
虞永平教授说:“种植过程是孩子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孩子关注生长、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种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之一,对种植的关注就是对生活教育价值的认可,在种植中学习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
1.幼儿评价
自我评价能够充分体现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况,幼儿在自我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从种植蔬菜到观察,我们每天都充满了期待,期待蔬菜好好长大,期待蔬菜早点成熟。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知道了如何种植,如何除虫,如何浇水……
2.家长评价
3.教师评价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让活动探索的过程不断丰富。我们既有预设的活动又有新的生成,幼儿对植物的探究是通过多种感官的,结合了视觉、触觉、味觉、设疑、比较等形式,充分对植物的生长进行了了解,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情感的发展。
课程反思:
1.抓住契机,捕捉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照顾植物的过程中觉得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对于照顾植物非常感兴趣,让我想到了抓住这样的契机。从种什么到怎么种到该如何照顾这一系列的活动将整个种植活动自然而然的串联组合在一起,我们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等待孩子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探究动机,抓住契机引导幼儿想办法探究。
2.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结合幼儿园的“小主人”行走课程,儿童是课程的主人。在观察照顾环节中,老师并没有过多地干预,大班幼儿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组合作,也能够自己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因此在活动中老师只负责引导,将“权力”还给幼儿,做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眼看着要放假了,担心植物没有水“喝”,孩子们自己发现了问题,想办法怎么来帮助植物“喝水”。最终,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决定制作浇水神器来解决问题,他们大胆设计并邀请父母协助制作,解决了植物假期喝不到水的问题。
3.支持幼儿,支架探究
活动中孩子掌握的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他们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让有兴趣的幼儿在多次的活动中掌握属于自己的一种能力。很多时候幼儿求知欲望很强烈,我们应该尊重、支持、鼓励幼儿的想法,为幼儿搭建支架,为幼儿探索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持。
4.行走体验,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衔接。种植活动更好地发挥种植区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功能,拓宽幼儿视野,让孩子体验式学习,亲近大自然,养成爱生活、爱劳动、爱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爱劳动、勤劳动、善劳动”的品质,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走向社会做准备。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