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教育】与哪吒同行 探N种可能
项目缘起:
在一次饭后闲聊时,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原来,他们寒假看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被影片中那个勇敢又善良的哪吒深深吸引。小葛挥舞着手臂,模仿着哪吒的动作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好厉害!”其他小朋友也纷纷附和,有的想拥有哪吒的混天绫和乾坤圈,有的想知道哪吒是怎么打败妖怪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面对孩子们对哪吒的热情和好奇,一场充满奇幻色彩的哪吒探索之旅就此开启。
项目目标:
1.深入了解哪吒相关的神话故事内容,熟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理解人物特点与情感,丰富其对中国传统神话文化的认知。
2.培养幼儿自主探究与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所需信息,如从影院、网络、绘本、动画片等资源中寻找答案。
3.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分享、表演等活动中,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锻炼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感知与表现、舞台表演等方面,让幼儿能够运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对哪吒故事的理解与想象。
5.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身体运动能力,通过制作兵器、搭建建筑、科学实验、参与体育游戏等活动得以实现。
6.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神话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7.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哪吒的故事中汲取勇敢、善良、正义、担当、坚持、知错能改等优秀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项目前审议:
项目预设网络图:
项目资源:
项目生长点:
1.幼儿兴趣驱动:幼儿对哪吒这一神话形象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从最初对哪吒基本信息的探究欲望,如法宝、朋友等,延伸至对整个故事体系、人物情感以及蕴含精神的深入挖掘。这种兴趣成为项目不断推进和拓展的核心动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活动环节中。
2.跨领域融合:项目活动巧妙地融合了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阅读绘本、讨论情节发展语言领域能力;美术创作、音乐体验属于艺术领域;科学实验、制作兵器关联科学领域;体育游戏锻炼健康领域的身体机能;走进社区传播哪吒精神则涉及社会领域。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也使得项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不断生长出新的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向。
3.问题解决与挑战应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幼儿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角色选择时的分歧、排练表演中的困难等。这些问题成为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促使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思考、讨论、尝试不同方法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和项目的深入推进。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为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引导项目朝着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方向生长。
项目实施:
一、神话初启:走进哪吒的奇妙世界
1.小调查:哪吒知多少
关于“哪吒”有许多探究的内容,比如:哪吒有哪些法宝?小朋友最喜欢哪一个版本呢?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于是我们发放了调查表,引导幼儿对哪吒进行深入探究。他们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影院去了解,有的到网上搜集资料,还有的从绘本、动画片中找答案。
星源:我知道哪吒有三件宝贝——乾坤圈、混天绫以及火箭枪。
熙熙:哪吒的好朋友是敖丙。
小舒:哪吒闹海是因为龙王操控着风雨,有时三个月不下雨,有时大雨倾盆,想淹哪儿就淹哪儿,伤害百姓。
小锦:我最喜欢电影版的哪吒,因为他很帅。
2.绘本中的哪吒
孩子们还一起收集找到了很多关于哪吒的绘本故事:《哪吒闹海》《哪吒出世》《混天绫风波》《石矶降灾》……
绘本里的哪吒故事,就像一扇闪闪发光的神奇大门,“吱呀” 一声打开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一起小心翼翼地翻开《哪吒闹海》绘本,哇,精美的画面就像把我们一下子拉进了那个神秘的海底世界。有趣的文字,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带着小朋友们跟着哪吒一起跳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龙王、三太子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
3.讨论:你最喜欢的人物和情节
乔乔:我最喜欢殷夫人,因为她很温柔,很爱哪吒。
小杨:“我喜欢电影开头的陈塘关好漂亮呀!”
妙妙:“我喜欢哪吒重生那段情节,因为哪吒重生之后变的更强大、更厉害。”
熠晨:“我喜欢哪吒和三太子打斗那个情节,因为我觉得哪吒和三太子打斗的时候好神气。”
希希:“我喜欢哪吒抽龙筋的故事情节,哪吒抽三太子的龙筋是为了保护大家,三太子太坏了。”
(9
为了丰富活动内容,使孩子们对《哪吒闹海》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观看电影、阅读图书、聆听故事以及绘画表征等。在老师生动的讲述和幼儿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还深刻体会到了其中所传递的精神价值。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还原了他们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情节,展现出了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
4.音乐:哪吒出世
当激昂的旋律响起,孩子们仿佛瞬间化身为故事中的主角,沉浸在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情境里。音乐独特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哪吒诞生时的震撼与神奇。或激昂或舒缓的节奏,如同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孩子们的情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跟随着音乐律动,或是模仿哪吒出世时的动作,或是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哪吒这一神话形象的理解与喜爱。
教师的思考:
1.自主探究与信息收集能力培养
发放 “哪吒知多少” 调查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哪吒相关内容,这一做法与《指南》中倡导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高度契合。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如与家长走进影院、网上搜集资料、从绘本和动画片中寻找答案,主动获取信息。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运用不同的资源解决问题,锻炼了自主学习和信息收集能力。像星源能清晰说出哪吒的三件法宝,这正是自主探究的成果体现。教师在这个环节,应继续鼓励幼儿多样化的探究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引导其深入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绘本阅读与想象力激发
孩子们收集关于哪吒的绘本故事,开启了奇妙的阅读之旅。绘本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有趣的文字,为幼儿打开了想象空间,符合《指南》中对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和想象力发展的要求。在共读《哪吒闹海》绘本时,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激发了想象力。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讨论互动与情感价值观引导
组织幼儿讨论最喜欢的人物和情节,为他们提供了表达想法和交流情感的平台,与《指南》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感受的理念一致。从孩子们的回答中,能看到他们对故事角色的情感认同和对情节的深入理解,如乔乔喜欢温柔的殷夫人,希希认可哪吒抽龙筋保护大家的行为。教师应珍视这些讨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同时通过讨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音乐体验与感知能力提升
引入 “哪吒出世” 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情境,这对幼儿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符合《指南》中艺术领域对幼儿音乐感知培养的要点。孩子们在音乐中模仿动作、用心感受,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神话形象相结合,加深了对哪吒的理解与喜爱。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节奏变化,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神话溯源:解锁哪吒的趣味天地
1.美术:创作哪吒
每个孩子的心目中对哪吒的理解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的孩子觉得哪吒他很可爱,有的觉得哪吒很善良,也想成为和他一样法力高超的人,于是孩子们大展身手,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哪吒在他们手中诞生。有的孩子拿出画笔画出了威风凛凛、手持法宝的哪吒,有的用粘土捏出可爱俏皮、充满童趣的哪吒形象……这不仅是一场美术创作,更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表达。
2.哪吒的兵器
当我们一起探究哪吒的兵器时,孩子们的热情高涨。他们仔细观察乾坤圈、混天绫等兵器的形状与特点,并用各种材料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哪吒兵器”。无论是用彩纸折叠的混天绫,还是用黏土捏制的乾坤圈,或是雪花片搭建的火箭枪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与努力。
3.体育游戏:哪吒神力大比拼
在“哪吒神力大比拼”体育游戏中,孩子们化身为小哪吒,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他们通过各种有趣的体育项目,如投掷“乾坤圈”、跨越“海浪”等,模拟哪吒的英勇行为,体验着力量与速度的挑战。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建构:哪吒的家
除了故事中的人物,孩子们还对故事中的建筑充满了兴趣。于是,大家通过图片、视频等观察建筑特点,“龙宫屋顶是波浪形的”“玉虚宫的台阶有很多很多层。”“陈塘关有高高的城墙”……孩子们尝试用积木搭建出龙宫、玉虚宫和陈塘关。在搭建过程中,他们互相交流、分工协作,不断调整和完善建筑结构。有的小组还为自己的建筑作品添加了独特的装饰和细节,使它们更加逼真、富有创意。
5.小实验:哪吒闹海
“哪吒用混天绫搅动海水,龙王的水晶宫都晃起来啦!”孩子们对于故事中的这一场景记忆深刻。于是,我们将这一情节转化为趣味科学实验。孩子们用透明杯子模拟“东海”,倒入清水后滴入色素,水面漂浮着剪成龙形的锡箔纸“龙王”。随后大家分别尝试,哪种材料能让大海翻腾。洋洋将泡腾片丢入水中,瞬间气泡翻涌,“龙王”被冲得东倒西歪,她兴奋地拍手:“我成功啦!”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分组操作和记录表,对比不同泡腾片用量对“海浪”效果的影响,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的思考:
1.美术创作与个性表达
在“创作哪吒”活动中,孩子们凭借对哪吒的独特理解,用画笔和黏土等材料创作出形态各异的哪吒形象。这完全符合《指南》中艺术领域强调的幼儿艺术活动应尊重其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的要求。孩子们将心中哪吒的可爱、善良以及法力高超通过作品展现出来,是他们对世界认知的个性化表达。
2.手工制作与认知发展
探究哪吒兵器并动手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仔细观察乾坤圈、混天绫等兵器的形状与特点,并用彩纸、黏土、雪花片等材料制作,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运用能力,与《指南》中科学领域培养幼儿观察与探究能力的目标相契合。制作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如何将材料转化为心中的兵器模样,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体育游戏与身体素质培养
“哪吒神力大比拼”体育游戏,让孩子们化身为小哪吒参与投掷“乾坤圈”、跨越“海浪”等项目。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力量与速度,满足了《指南》中健康领域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还通过模拟哪吒的英勇行为,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游戏中关注每个孩子的参与度和运动安全,适时调整游戏难度,鼓励孩子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强化团队协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4.建构活动与空间思维发展
孩子们对故事中的建筑感兴趣,并尝试用积木搭建龙宫、玉虚宫和陈塘关。他们通过观察图片、视频了解建筑特点,在搭建过程中互相交流、分工协作,不断完善建筑结构,这与《指南》中科学领域培养幼儿空间认知和合作能力的理念一致。搭建活动锻炼了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理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搭建前进行规划,搭建后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新的搭建方式和创意。
5.科学实验与探究精神培养
将“哪吒闹海”情节转化为科学实验,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符合《指南》中科学领域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点。活动中积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6.项目中审议:
三、舞台演绎:重现哪吒的神奇冒险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孩子们对《哪吒闹海》这部电影的兴趣愈发浓厚,对每一个故事情节和角色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我们成功编写出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哪吒闹海》剧本。
1.我想扮演的角色
确定好剧本之后,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欣欣:我想要演哪吒,他把龙王打死了,还把龙筋抽了出来给师傅做皮带。
小葛:我想演东海龙王,当大王。
阿哲:我想当虾兵蟹将 ,因为他是保护龙王。
在孩子们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2.演员风波
当有孩子提出说:“我不要当师傅太乙真人,因为师傅太胖了,他的肚子这么大我不要当。”没有了师傅这个人物怎么复活哪吒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没有人来演师傅,那就没有哪吒重生的精彩场景了。这样哪吒跟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了?他的本领也显示不出来了。”就这样孩子似乎很快明白了,就有人举手表示可以出演师傅,有了第一个勇敢的孩子,就有 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好的角色又有很多孩子想演,那就大家一起来竞选吧!
3.排练进行时
排练过程中,孩子们认真投入,努力记住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当孩子你遇到困难时,我会耐心讲解人物当时的心情或者想法,让他们在表演时更投入。从最初的生疏到逐渐熟练,每一次的排练都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持与努力,也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4.邀请函设计
距离演出的时间越来越近,一次晨谈中有孩子表示应该做一份邀请函,邀请老师或者弟弟妹妹来观看表演。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孩子们迫不及待就投入到制作邀请函的准备中。瞧,这是我们设计的独一无二邀请函!
5.情景表演:哪吒闹海
终于迎来了表演的这天,孩子们带着兴奋激动同时还有些小紧张。在这个神奇的舞台,每个孩子都认真专注投入到自己饰演的角色中,在观众们的热烈欢呼和赞扬中圆满的完成了表演。演出虽已落下帷幕,但是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教师的思考:
1.兴趣激发与自主学习的践行
《指南》着重强调要珍视幼儿的兴趣爱好与生活经验,此次活动恰是源于孩子们对《哪吒闹海》电影的浓厚兴趣。在编写剧本时,孩子们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对故事的独特理解,踊跃参与其中。这使我清晰认识到,作为教师,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学习契机,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热情,极大提升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与专注度。
2.角色选择中的教育契机把握
角色选择阶段,出现了“演员风波”,我依据《指南》中培养幼儿理解他人、接纳差异的要点,向孩子们详细阐释师傅在故事里的核心价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逐渐学会从故事的整体架构去审视角色,摒弃了单纯以形象喜好来挑选角色的片面思维。同时,采用竞选的方式决定角色归属,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又确保了角色分配过程的公平公正。这一举措与《指南》中倡导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的要求高度一致,有助于幼儿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争取机会。
3.排练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排练中,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离不开彼此鼓励。我依据《指南》注重情感体验的原则,为他们讲解角色心情想法,如哪吒面对龙王威胁时的心态,助力孩子深入角色,提升表演与情感认知能力,体现《指南》在艺术活动中引导幼儿表达认知和情绪的要求。
4.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的发展
孩子们主动提议制作邀请函,精心设计,这一过程展现团队协作与责任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发展。宝贵的舞台表演经验,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符合《指南》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标。
四、品德探寻:领悟哪吒的精神力量
1.生活中的“哪吒”
哪吒的故事是一段从“熊孩子”到“小英雄”的蜕变之旅,他经历了万难却从未放弃,最终逆天改命,在孩子们心中哪吒是激励他们面对困难勇敢担当的榜样。
Q1:哪吒是一位怎样的小朋友?
柔柔:哪吒尊敬父母,珍惜友谊。
梓辰:哪吒做事情拼尽全力,勇敢坚持不放弃。
美雯:哪吒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
王舒:哪吒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内心保持坚定。
Q2: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像哪吒一样的英雄?
阿泽:消防员是我们身边的英雄,他迅速扑灭大火救人。
小宇:热心帮忙、组织活动照顾老人的社区阿姨是英雄。
乐乐:我觉得幼儿园门口的保安爷爷也是英雄,他风雨无阻守着大门,阻止陌生人随意进入,保护小朋友不被坏人欺负。
倩倩:我们的爸爸妈妈同样是英雄,在小朋友做噩梦大哭时,爸爸会安抚,妈妈会讲好听的故事,给我们满满的爱。
孩子们拿起画笔,用色彩斑斓的画面,表达着对身边英雄的感激与敬仰。
2.哪吒精神进社区
孩子们深刻体会着哪吒勇敢、善良、正义的精神,成为了传播正能量的小使者。他们走进社区,为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讲述哪吒的故事;用勤劳的小手把社区打扫的干干净净;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捶背梳头,践行自己对哪吒精神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哪吒精神在社区中得到了传播,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跨越年龄和空间,影响更多的人。
教师的话:
小朋友们在领悟哪吒精神的同时将哪吒精神传播给了社区的居民,自己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提升了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劳动和关爱他人,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希望哪吒的勇敢、善良和正义,能像一颗种子,种在小朋友们的心里,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们都会带着这份“哪吒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快乐茁壮成长!
项目后审议:
项目课程结束后班级老师对课程进行了审议,并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将项目课程进行了归类总结。
项目评价:
1.幼儿评价
孩子们通过活动深入了解哪吒故事,熟知主要人物、情节、法宝,丰富了对中国传统神话文化的认知;自主探究与信息收集能力得到锻炼,学会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语言表达更清晰流畅,能在讨论、分享中表达想法感受;艺术创作能力提升,能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观察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增强;对中国传统神话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从哪吒故事中汲取了勇敢、善良等优秀品质,树立了正确价值观。
2.家长评价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么丰富有趣的课程中得到成长,我们很开心。初期我们和孩子一起完成调查表、分享故事,深入了解哪吒,后期亲子手工制作、家庭故事表演等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看到孩子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的成长,如更了解传统文化、表达能力提高、懂得关心他人等,认可课程对孩子发展的促进作用。
3.教师评价
本次项目课程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幼儿在各领域都有明显发展。跨领域融合做得不错,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了幼儿综合能力。实践活动让幼儿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项目反思:
1.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整个项目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在各个活动环节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和表达权。例如,在角色选择、剧本编写、美术创作等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决策和创作,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2.跨领域整合效果显著:成功将多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项目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例如,科学实验与故事内容相结合,既增加了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体育游戏模拟哪吒的英勇行为,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故事角色的情感认同。
3.注重实践与体验: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舞台表演、社区实践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幼儿在社区中为居民讲述哪吒故事、打扫卫生、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使他们将所学的哪吒精神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不足:
1.个体差异关注不够细致:尽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但由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在某些活动中可能仍未能充分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
2.家园合作的深度和持续性不足:虽然在项目初期通过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家园合作的深度和持续性有待提高。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到更多的活动环节中,如亲子手工制作、家庭故事表演等,充分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园共育的效果。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