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幼儿天地>大2班>详细内容

大2班

【课程故事】“植”此青绿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3-03-31 13:51:02 浏览次数: 【字体: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孩子的童年,需要大自然的滋养;各种各样的体验,能让孩子们成长。植物角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教学环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课程缘起

每一年的学期初,在老师精心准备下,班级自然角总会一片生机盎然,充满希望;而到学期末,自然角就会剩下几颗残存的绿色,照顾的主体成了老师,自然角里一片惨淡。于是我们思考:怎样的种植活动能符合幼儿的真正兴趣,能维持他们持续的探索与热爱,能保持幼儿的责任感与爱护之心,不让种植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化的硬件摆设。在这草长鹰飞的三月,我们将以问题为导向,与幼儿共同讨论自然角种植植物的可能性,开展《“植”此青绿》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以期待通过讨论唤起幼儿兴趣,学习照顾、培养其责任心。

8dfff09b6a8a4f9f84bdcb6290710af2.jpg

课程目标

一、态度和情感目标:

1.乐于参加种植活动,具有对植物的特点、变化规律进行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并能较持久地参与种植活动。

2.能大胆地提出与种植活动相关的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有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有主动关心、保护植物的意识,乐意爱护种植资源,珍惜劳动成果。

二、知识和经验目标:

1.有目的地了解周围植物和自然现象,获得有关季节与植物、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

2.能有选择地使用工具进行种植活动,主动积累相关经验。

3.乐于了解高科技技术,能主动观察、探索不同栽培方式的植物,感受科学技术对植物的影响。

三、探索的方法和能力目标

1.了解常见植物的不同种植与护理方法,会运用图像、符号、简单文字等方法进行记录。

2.能大胆地运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表达、交流、分享种植活动中的快乐,有交流、合作的意识。

3.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操作、实验等,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多种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尝试与同伴大胆合作、主动探究,参加各种种植实验活动,会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

我的一亩三分地

孩子们虽然对种植园地很感兴趣,但是对于里面种是什么、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习性等知之甚少。于是,我们通过晨间谈话的方式进行了讨论:“春天是种植的大好季节,我们应该在小菜地里种什么呢?你想要种什么?”

“我想种土豆,土豆可以做好多好吃的。”

“我想种莲藕,还可以看莲花呢!”

“种胡萝卜有营养。”

西红柿,小葱。我要做西红柿蛋汤,我爸爸会在西红柿汤里撒小葱呢!

黄瓜,我要做黄瓜沙拉,妈妈会吃这个减肥。

青菜,我们家有现成的青菜种子。

“玫瑰花,可以送给妈妈。”

生菜,我在烤肉店吃过生菜的,很好吃呢!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了很的植物,有各种蔬菜、水果、花卉、,想种的东西非常多,那么这些都适合在春天种植吗?为了让孩子对春季的植物种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我们进行了调查。

回到家后的孩子们,立即化身小小调查员,有的在自家花盆里找;有的在自家菜地里找;有的翻出了爷爷私藏的种子观察;还有的拿起平板电脑,在上面查阅起了资料……接着,还拿起了画笔,用绘图表征的形式,认真地完成了一份种植调查表。一张张调查表,表述着孩子们心目中最想要种植的农作物。经过分发调查表、投票、统计,孩子们选出了六种最想种植的植物,老师帮孩子把最想种的几种植物整理在了投票板上,让孩子们进行投票。投票结束,西红柿、生菜、草莓的票数最多,于是孩子们决定在种植区种植西红柿、生菜、草莓。

经过分发调查表、投票、统计,孩子们选出了六种最想种植的植物,老师帮孩子把最想种的几种植物整理在了投票板上,让孩子们进行投票。投票结束,西红柿、生菜、草莓的票数最多,于是孩子们决定在种植区种植西红柿、生菜、草莓。

老师的话:

种什么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有调查、有分享、有统计等,还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关键。所以,种植前的调查、讨论,不仅有益于孩子们植物知识和种植经验的积累,更有利于孩子们沟通交往、比较推理等学习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完全成为种植的主人,从选种开始便投入了积极主动的情感。

我的种植计划

怎样的种植活动能符合幼儿的真正兴趣,能维持他们持续的探索与热爱、能保持幼儿的责任感与爱护之心,我们以计划为导向,与幼儿共同讨论自然角种植植物的可能性,开展我的种植计划综合活动。

8dfff09b6a8a4f9f84bdcb6290710af2.jpg

问题一:为什么要种植?

宝贝说:“看见美丽的花心情也会变好。”

宝贝说:“种的蔬菜长大了还可以吃。”

宝贝说:“我奶奶最喜欢种菜了,她会种很多的菜。”

问题二:怎么种植呢?

宝贝说:“先要拔草,要不然有小草就回来抢营养,这样种的东西就长不大了。

宝贝说:还要松土,要把土地弄得松软一些。

宝贝说:“接下来要把小种子或者小苗苗放到土里,在上面再撒点土。”

宝贝说:“有些时候还需要一些肥料 

问题三:种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宝贝说:“植物需要阳光、还有水。

宝贝说:“还要保持温度。

宝贝说:“有些时候还要喷一点的药水,会有小虫子来吃的。

宝贝说:“种的时候要有手套保护自己,长得太大了还要拿剪刀剪。

老师的话:

将计划的权利放手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自然角的主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由此可见我们班的幼儿也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计划性。

种植“小当家”

趁着天气晴好,孩子们来到了种植地,进行种植前的准备工作,他们有的拔草,有的捡枯枝落叶,有的松土,想给种子宝宝一个舒服的新家。

播下希望之种

“那么怎么种呢?”

首先我们开了一个讨论会,让孩子们来决定怎么种。

“把种子放在土里,给它浇浇水。”

“不要种在一起,分不清楚的。”

“给它施肥,它会慢慢长大。”

……

01ca2b708592414c83b9529303239d6e.jpg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最后通过一致表决,每种菜分开种,各种一块地。

开始种植了!孩子们一个个化身小农人,拿上工具,开始去感知,用铲子挖一个小坑,然后放上小种子,盖上土就完成啦!

1.通过观摩老师种植方法获得经验

2. 先用铲子挖坑

3. 把种子放进挖好的坑里

4.再用泥土把种子遮住

认真的表情,兴奋的眼神,仿佛已经看到了收获的景象。孩子们分工合作,很快完美收工。接下就是耐心等待它们发芽长大。这期间,孩子们还给我们的菜园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果蔬乐园,做成了标记牌,插在我们的菜园旁边,方便小朋友们辨认。

老师的话:

播种的同时,孩子们心中也播下了良好的“热爱劳动”之种。通过劳动实践让孩子的动手能力获得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

呵护“探究”之苗

种子种好了,那怎么呵护呢?

孩子们分组讨论,一起商量制订了护苗计划。如周一、周五到菜地浇水,第一、二组孩子周一浇水,三、四两组孩子周五浇水。单周一二两组拔草,双周三、四两组拔草,时间定在每周周三。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季节和种植情况进行新的种植活动或施肥。制订了这样的计划之后,孩子们的种植活动也就比较有规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老师的话:

合理分工,责任到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安排,做到有针对性的落实任务。在管理好自己份内的菜苗的同时,可以进行互相帮助,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培养幼儿有责任、敢担当的优良品质。

一园青菜来啦!

菜就是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的蔬菜之一,它适宜在春秋天播种、容易存活、生长周期短,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来种植,孩子们对生命概念的理解也能通过种植活动逐渐建立起来。

探寻身边的青菜

自然界的生物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光是名称为“青菜”的蔬菜,据百度统计,大约有十多种。根据家长们提供的照片,我们发现,附近家庭种植的青菜种类有四种:上海青、鸡毛菜、青江菜和汤匙菜。

01ca2b708592414c83b9529303239d6e.jpg

比较青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青菜是最普通的叶菜类植物,它是由一片片绿绿的叶子组成,家家户户都会吃,大班幼儿对青菜的外形特征一点也不陌生。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你爱吃青菜叶还是青菜梗”的投票,并分别讲述了青菜不同部位的不同口感。我们还通过观察青菜的横切面和竖切面,感知青菜的内部特征。活动中,一些幼儿还交流起中班用青菜根印画的经验。

青菜种植来行动

为了能够通过日常的观察和照料来了解青菜的具体需求,我们在班级门口的种植台上开展了青菜的种植活动。怎样种植青菜呢?幼儿通过阅读《小种子》《从一颗种子开始》等绘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青菜的种植方法。在家长朋友们的配合下,我们种下了青菜种子。

用心养育,感受春的足迹

自从播下了种子,孩子们就像种下了一个希望,每天都会去到种植区里瞧一瞧、给种子浇浇水……可是,辣椒种子好像还是没发芽。

“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呀?”

“一定是时间还没到。”

“种子没有吸收到营养,长不大。”

“是不是忘记浇水

“最近天气怎么样呢?”

“每天都下雨。”

老师:“种子宝宝吸收了很多雨水,宝贝们也浇了很多次水呢。”

“种子会不会被淹死了。”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种植计划,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浇水。同一天播种的种子,青菜发芽了,辣椒为什么还不发芽呢?孩子们为此回家去查阅资料,或者问爷爷奶奶,得到了答案。

原因:

1.种子处理不到位。因为辣椒种子种皮坚硬,不易吸水,播种前需要浸种催芽后再播种。

2.播种过深。如果种子埋得深就很难出苗。

3.发芽温度不适宜。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发芽缓慢。

孩子们就种子不发芽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后,觉得春季的气温适宜,播撒种子也不深,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第一步:浸种催芽。大家一致决定再种一次辣椒,这次先催芽。他们把种子放到湿润的纸巾上,等种子发芽了,再去播种。

老师的话:

奇趣盎然的“一亩三分地”不断引发着孩子们的观察与探究,我们将秉持着“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不断观察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提供探究材料,支持孩子们在真环境、真体验、真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我会照顾植物

问题一:如何照顾植物?

宝贝说:“肥料能给植物更多的营养。”

宝贝说:“肥料就像食物,会让植物长高高。”

宝贝说:“植物长高需要水。”

宝贝说:“还要给植物晒太阳。”

在幼儿的精心照顾下,植物慢慢长大,幼儿对植物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关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新问题又出现了。

4c71c21c3570432f8322443c24a4cfd2.jpg

问题二:植物长得慢怎么办?

宝贝说:“可以多晒太阳,把它们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宝贝说:“一定要经常去看看它,如果泥土有点干了,我们就要及时的浇水。”

宝贝说:“可以加一点肥料,它就有很多的营养,就能快快长大了。”

问题三:没有肥料怎么办?

我们借此契机,引导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查找资料,了解关于肥料的知识,引发孩子们的讨论。

宝贝说:我们用鸡蛋壳当肥料种草莓,感觉草莓长得更快了!

宝贝说:我在一个视频里看过,淘米水很有营养,也可以当作肥料。

宝贝说:我和妈妈查到,水果皮也可以做肥料!

老师的话: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指出,尊重并回应幼儿的想法与问题,通过提问、推测、讨论等方式,支持和拓展每一个幼儿的学习。每组幼儿种植的植物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教师针对幼儿遇到的问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调查,拓展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的经验;同时将以往的种植经验迁移到新的种植活动中,活用经验,解决问题,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苗儿在成长

记录与表征

《指南》中提到,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大班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的特征或摸个失误前后的变化。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记录。

“我们的小青菜都长大了。”

“我们的草莓都开花了呢。

孩子们一边记录着,一边开心的聊着......

他们对自己种植的植物高度关注,甚至每天会去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每一种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用绘画的形式从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颜色、外形等方面记录下了植物的成长。(图片8)

养护小能手

孩子们每天都到种植园观察植物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种植园地的小青菜有的叶子上有白白的小点和虫洞,还有周边生长出了许多“不明物”——杂草。面对植物生长的各种差异,孩子们很担心,她们猜测各种原因,并进行了除草、浇水、除虫、施肥等活动!孩子们每天去种植园细心呵护,期盼着小苗茁壮成长!

在养护的过程中通过自然的实验:同一块地有的清除杂草有的没有清除;有的捉虫,有的没有捉虫;在自然比较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轨迹,理解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间关系。

老师的话‍:孩子们会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从讨论种什么到跟爸爸妈妈调查,收集种子、亲自播种,照顾的过程中他们给蔬菜讲故事、唱歌、说梦想等,孩子们已经对自己种植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从播下种子的那一刻起,他们牵挂着、猜测着、期待着。孩子们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悄然体验着植物生命的力量。

结语

在这个春天里,

让我们以活力为壤,

用爱心灌溉,

给大自然添一抹绿意,

让美好发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