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瓶”日里的美好
《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瓶子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一些瓶子在用过之后被随意丢弃,在我们班级区域里放置着一些瓶子,但是一直未受关注。
课程缘起
一天早晨,忽然传来“乒乒乓乓”的声音。咦?是哪里来的声音呢?原来是风把自然角窗台上的瓶子给吹倒了。小朋友围着这些瓶子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
“老师,瓶子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我们家有好多的瓶子。”
“瓶子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这些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瓶子引起了孩了们的兴趣,伴随着孩子们的讨论,“瓶”日里的美好之旅就此展开。
预设课程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瓶子的功能,知道生活中瓶子有不同的大小、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
技能目标:对生活中不同材质的瓶子的用处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瓶子是可回收垃圾,有将瓶子变废为宝的经验。
情感目标:喜欢探究,乐于和同伴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生活中的瓶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蕴藏着许多好玩的秘密。让我们随幼儿一同走进瓶子的世界,去探究、发现瓶子的秘密吧!
在开展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疑置趣、猜测想象等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绘本故事《装幸福的小瓶子》,让孩子们感受故事中瓶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整个过程充满了童真、童趣,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沉浸在这个关于瓶子的绘本故事的美妙世界里。在故事中发现了幸福的秘密,感受到了家人、朋友陪伴的意义。
瓶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很多时候它们就会被我们忽视和抛弃。样式、种类和作用更是无暇去了解,常见的瓶子有饮料瓶、酒瓶、洗衣液瓶等等。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在孩子眼中,瓶子又是怎样的呢?对于瓶子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瓶瓶罐罐大调查
宝贝说:“我家有洗衣液用的洗衣液瓶子。”
宝贝说:“老师,我家里有很多很多的瓶子,我爸爸喜欢喝饮料。”
宝贝说:“我妈妈有很多的化妆品的瓶子。”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瓶子,我们布置了亲子小任务,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瓶瓶罐罐调查表。
瓶子的秘密
经过宝贝们的收集,教室里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瓶子,在使用瓶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关于瓶子的秘密。
宝贝说:“老师,我发现这些瓶子摸起来的感觉都不一样的。”
宝贝说:“我带来的酒瓶摸起来感觉很硬,但是装矿泉水的瓶子又很容易捏扁。”
宝贝说:“老师我知道,妈妈说因为瓶子的材质种类不同,所以摸起来的感觉也会不同。”……
瓶子的分类
那瓶子都有哪些种类的呢?那让我们一起分分类,看看小朋友们带来的瓶子都有哪些种类吧。
经过小朋友们的分类,我们发现瓶子大致分为:塑料材质、玻璃材质、铝材质和陶瓷材质这四大种类。可是这么多种类的材质瓶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小朋友们通过百度百科、观看视频、翻阅图书等方式来寻找答案。经过小朋友们努力地查找,终于知道了瓶子的制作过程。
在调查瓶子、认识瓶子、瓶子分类的过程中将瓶子的外形特征、材质以及功能的概念贯彻其中,幼儿进一步知道瓶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瓶子还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将继续探索前行。
在听了绘本故事《装幸福的小瓶子》后,又一次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这本书里的瓶子好神奇啊,还能把记忆给存起来。”
“是啊,太神奇啦!我也想把喜欢的东西给存起来。”
“瓶子里真的能装进幸福吗?”
“那我可以将我的幸福也装进去吗?”
“可是我喜欢奥特曼,它太大了,肯定放不进去啊!”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对着瓶子许愿啊?”
“我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画下来呀,这样不就能放进去了吗?”
孩子们通过阅读瓶子的绘本故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脑袋里许多关于瓶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他们都把自己“长大了想要做什么”画了下来制作成了心愿单,小心翼翼地把心愿单放进瓶子里,小小的心愿瓶,装满了孩子们心里最美好的期待。
《指南》中指出,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前期瓶罐初探的过程中,幼儿对不同瓶罐的外形、颜色、大小、材质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幼儿与瓶罐材料的互动,探索瓶罐里的声音。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基于大班幼儿的学习需求和瓶罐材料的游戏价值,我们的探索活动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点开始确立游戏主题,以幼儿的问题作引线进一步拓展,老师耐心引导幼儿探究瓶罐响起来的方式以及初步感知影响声音的因素。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融人了自己的多种感官认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直观感知了身边的瓶罐。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实验等探究实践,深度思考并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聚焦瓶罐响起来的方法与影响因素。幼儿发现问题一猜测假设一实践操作一记录验证一得出结论,体验了自主探索瓶罐的乐趣。
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升的。在与瓶子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瓶子的各种特性,同时也衍生出更多关于瓶子的探究问题,一场瓶子的探秘就此展开……
独创标签
通过认识瓶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瓶子标签非常感兴趣,就此我们开展了独创标签活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想法吧......
“我设计的是果汁的标签,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营养。”
“我画的是绿色环保标签,可以提醒大家不可以随便丢垃圾。”
“我设计的是条形码标签,可以直接扫码就知道价格。”
我的舞台我做主
沙沙沙,叮叮彭彭......
听,是谁在唱歌?
原来是孩子们在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响,感受不同的瓶瓶罐罐发出的不同声响,有的手拿瓶子进行敲打伴奏;有的用木棍敲击塑料瓶;还有的在瓶子里装入各种开放性材料,通过摇晃使其发出声响,一起来看看小小演奏家吧!
《指南》中指出:要利用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开展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在各种对瓶子的感知和探究活动中,为幼儿营造宽松而自由的氛围,充分发挥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天性,使孩子们有更多的自由体验和机会。通过和瓶子的多通道交互、多方面参与,从而来帮助幼儿拓展相关的经验和视野,提高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将艺术的内涵融入其中,更好的挖掘了瓶子的教育价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5~6岁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能够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小瓶子, 大危害
“小朋友,你们知道塑料瓶有什么危害吗?”
宝贝说:“我知道乱扔塑料瓶会导致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差,不再那么好看了。”
宝贝说:“我也知道,会让我们的动物、植物受到伤害。”
环境脏乱差,动物会误食
植物会失去养分
增加环卫,工人工作量
瓶子回收,变废为宝
既然瓶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危害那么大,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呢?
宝贝说:“老师,我有好办法,我们要做文明小使者,用过的塑料瓶及时扔进垃圾桶里,还要分分类。”
宝贝说:“老师,我的好办法是,我们可以把它装饰成好看的摆件,还可以用来玩好玩的游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发挥想象,利用了科学技术赋予了废日瓶子二次生命,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认识瓶子的过程中将环保的概念贯彻其中,进一步知道瓶子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价值,同时让幼儿知道瓶子不仅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也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普普通通的瓶子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会说话”、有趣的玩具,也让孩子的游戏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在与幼儿一起欣赏过各种各样的瓶子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瓶子。
蒙德里安与瓶子
当瓶子与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格子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孩子们对蒙德里安格子画充满了好奇和喜欢。欣赏完格子画,孩子们也迫不及待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快来看看我们的瓶子与红黄蓝的美妙碰撞吧!
夏夏:“我画了一个长方形的、立体的花瓶,有个盖子可以关起来,花朵长在花瓶里,还有一朵花掉落下来了。”
潼潼:“我设计的花瓶是长方形的,里面有花朵,我用水去浇灌它,让花朵可以盛开。”
小嫣:“我的花瓶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上面插满了花。”
筱筱:“我画了一个小兔子、一个小朋友在玩气球和插花的游戏。”
蒙德里安风格的作品在于控制画面的平衡,画面除三原色外,再无其它色彩;除垂直线和水平线,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的作品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几何抽象原则,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互相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