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幼儿天地>大2班>详细内容

大2班

【小主人行走课程】我的名字有故事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10-11 09:38:00 浏览次数: 【字体:

名字是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蕴藏着父母对孩子的无限期望和美好祝愿,也蕴藏着中国几千年独特的姓氏文化,认可并欣赏自己的名字是幼儿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课程缘起

孩子们上了大班后,为了帮助他们适应升班过渡期,开学初我们鼓励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签到。经过一周的签到统计,发现班里一半的幼儿能模仿“画”出自己的名字,坚持每天都用姓名进行签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提出:大班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为其进入小学后的读写学习奠定基础”。链接《指南》目标和基于幼儿的需求,一场与名字有关的探索活动开始了。

课程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及家庭成员的姓氏,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背后的小故事。

2.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性。

3.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课程审议

1.怎样开展课程?

2.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3.怎样能达到课程目标?

4.家园如何共育?课程效果如何展示?

对于课程开展的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情中的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发现孩子们对自己的“姓名”产生探究的兴趣时,作为老师,应该追随孩子的兴趣点,去帮助、支持他们探索自己姓名的秘密。

f94696818091491dabbdd2ffeb6836d0.jpg

课程预设网络图

基于幼儿当下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进行了课程审议,班级教师进行了课程开展前的审议讨论,预设出“我的名字”这个主题下可能生成的活动,并通过商讨、梳理、绘制形成了初步的课程网络图。

83cd400774c74d39a0e5f52b0877b516.jpg

课程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及社区资源,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园、社协同育人的环境。通过亲子调查分享、走进社区探秘,同伴创意设计等方式鼓励幼儿探索自己姓名的秘密,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到中国姓氏文化的渊博。

课程实施

活动一:画名字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名字特征,大胆地想象,并画出各种不同的形象来表征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有个晨,我可以画个太阳”“我的洋是得意洋洋的洋,可以画两只小羊”“我们的名字里有智和睿,我们可以画个聪明的小朋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

有的孩子用简单的符号代替自己的名字,有的孩子用绘画图案代表,有的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代表,孩子们通过对自己名字独特的理解,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画。 

dad827981f434762bca20176c41fc461.jpg

教师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的兴趣。”孩子们对自己的名字很感兴趣,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名字特征,将前书写、同音字、形似等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发挥想象,通过绘画图案、符号、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征自己的名字,让抽象的汉字变得生动化、形象化,从而培养幼儿养成使用纸笔表达的习惯,并收获更多的“前书写”表达经验。

结合幼儿前识字经验,我们将一些简易的、幼儿常见的象形字(如:口、田、人、月、日……)展示在书写区的墙面上供幼儿模仿,随着幼儿书写经验增加也随之增添新的字,从而日积月累地提升幼儿书写的经验。

活动二:猜名字

有了前期画名字的经验,孩子们对画出来各式各样的名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猜测不同的图案代表的名字,为了支持幼儿的想法,生成了猜名字活动。可可说:这上面有个漂亮的女生,旁边还下着雨,地上还开满了小花,我猜是岳雨欣。”“这上面有两个太阳,我猜是周洋艺”阚思柔说。陈智说:“我猜这是殷常乐,因为上面有彩虹,看到彩虹就很快乐......

在猜名字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有的会利用“相同字”“同音字”图案进行连接猜想名字;有的会利用“象形”符号来猜想名字。

9e5c7e14aa33429aaeed147d7a1914dd.jpg

教师分析:

通过猜名字,孩子们了解名字不同的绘画方式,观察画面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讲解,既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等。

基于幼儿已有经验,我们将名字中有“相同字”“同音字”的幼儿名字制作成卡片,供幼儿观察比较特定汉字的字音与字形,区分同伴姓名中的相同字与同音字,丰富幼儿关于文字符号书写表现形式的相关经验。

活动三:名字故事

从画名字到猜名字,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自己的名字感兴趣。于是我们和孩子一起探讨想要了解的内容,孩子提出了很多想法,唐铭泽:“我想知道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乐乐:“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和姐姐的名字有两个字是一样的?”易思柔说:“我的名字和阚思柔的名字是一样的,就前面的第一个字不一样,为什么呢?”根据幼儿的讨论,我们帮忙梳理,最终以调查表的形式,回家向爸爸妈妈寻找答案。

孩子们了解到自己名字的由来之后,一回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周洋艺分享到:“我的周是我爸爸的姓,洋是妈妈的名字,有个成语叫洋洋得意,所以我叫周洋艺。”史妙可笑着说:“我的名字是妙可,是舅舅起的名字,大家希望我是个快乐有趣,聪明可爱的孩子”。袁梦泽说:“爸爸妈妈希望我有自己的梦想,所以我叫梦泽......

听了大家的分享,陈智说道:“我姓陈、我哥哥姓储,我和姐姐都是跟爸爸姓,哥哥和妈妈一个姓。”乐乐说:“我也是的,姐姐和爸爸都姓常,我和妈妈都姓殷。”张熠晨说:“我们家我和姐姐、爸爸、爷爷都姓张,妈妈不姓张,她姓王。”这一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基于孩子们的发现与兴趣点,我们组织孩子一起观看视频《百家姓》,在四字一组,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曲中,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中华姓氏文化,感受到姓氏的传承性。

1d4a5db0ac6e4c8db45304c23c2d88a1.jpg

cf11e42d7ee14820b06ea0304ddbf68e.jpg

教师分析:

当幼儿对名字有疑问有兴趣时,教师及时抓住兴趣点,挖掘教育资源,共同将提出的问题整理成调查表。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互动,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与期待。通过本次活动,提升了幼儿对名字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其在集体中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为幼小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加深了幼儿对汉字的喜爱和认识,懂得了汉字的博大精深。

活动四:名字游戏

当全班幼儿对名字的好奇心被唤醒后,进而推动了幼儿对名字书写的强烈欲望,于是我们把握时机进行引导,在书写区我们给孩子们准备了带笔顺顺序的正确的名字。在其他游戏区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对自己的名字进行设计和拼摆安装,以平面和立体的形式展开,帮助幼儿理解字体的结构,如:区域游戏中,幼儿运用积木、雪花片、粘土等不同材料拼摆自己的姓名;美术活动中,结合自己名字的汉字笔画结构进行奇思妙想,创意设计......

3f34eedaa5ce48b6bcf92fe6c34e86a2.jpg

46dab509a790495bb2205fbe02ebc3a1.jpg

8c44b6685c7c46dbb624b976d6c25b7c.jpg

5fceffb45d3b404e93291057569ac214.jpg

ee9d1df7bd224b9faeaa97eb89d20fc7.jpg

教师分析:

《指南》指出:“学前期的书写,有别于进入小学后的规范书写,应重在运用丰富的材料和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积累书写经验。”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名字的笔画结构,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游戏玩具来尝试拼摆自己的名字,在玩这些名字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大胆尝试探究和创意,老师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玩的同时,从作品的完成度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自己名字的正确书写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完整,结构越来越清晰。

活动五:名字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对名字的探索与应用,我们引导幼儿自主思考:“我们的名字可以写在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的名字标识?”

孩子们组成了名字探索小分队开始了调查:我们的名字可以写在绘画作品、小椅子、签到表、收纳箱......孩子们在教室找到需要姓名标识的地方,自主设计名字标签,并将姓名标识贴在有需要的地方。

bc4687a4492b446495269e6c489c537f.jpg

214dc56cefe142ae87178ff123c81c2a.jpg

教师分析:

《指南》中指出:“应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通过设计个性名字标识的形式,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名字创设环境,感受活动来源于生活。在设计名字标识的时候,培养了孩子前书写的能力,操作动手的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作为班级的小主人。

活动六:班级姓氏大统计

班级里都有哪些姓氏呢?跟自己同姓的又有多少呢?为了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于是决定来一次班级姓氏大统计!

孩子们统计的方法是:

1.同姓的人站在一起(相同姓氏的人站在一起,先数一数有多少个姓氏,再数一数每个姓氏有多少人。)

2.相同的姓氏圈起来(在纸质名单上用颜色笔圈出相同的姓氏,然后进行点数统计。)

483eb8d83f974d50a464a98e877d8d5b.jpg

be8c44177b994d27ae0cc87a1e732d81.jpg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的统计结果吧!

(图片19)

最后统计出相同姓氏的有16组:除了张姓2人,其余的姓氏都是1人。

课程评价

认识姓名是认识自己的一部分,本次姓名探索之旅,我们以名字作为出发点,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观察、调查分享、交流讨论、调查姓氏、创意设计、游戏等方式鼓励孩子们探索自己姓名的秘密。在本次姓名探索之旅中小朋友们不仅感知了姓名的传承性,了解了看似简单的姓名却蕴藏着深刻的内涵,理解姓名的独特含义,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更体会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社会性、设计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对自己名字有了一份独特的情感。

4b898982d3cd41f28d4565507fd512a6.jpg

04e4e27f0fc944dabefc7b07d11726ed.jpg

3997c9973e6e4cb0bb00b3124a61e87d.jpg

通过自评和他评,幼儿能整体、系统的回顾整个主题活动,体会努力后收获的喜悦,并能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接纳他人的评价,当不认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时会进行沟通。

课程反思:

1.捕捉兴趣,放手自主探索

《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指出“第一,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第二,做好必要的前书写准备”。主题活动的方向来源于幼儿不会写名字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和兴趣点,与孩子开展与名字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放手尊重和支持幼儿的想法,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使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活动深层次的发展。

2.创设环境,提供有效支撑

根据活动的推进,我们将象形字张贴在墙面上,有利于幼儿观看、模仿,比较象形字和简体字的相似与不同;在语言区投放幼儿姓名中的相同字与同音字卡片,供幼儿观察比较特定汉字的字音与字形,丰富幼儿关于文字符号书写表现形式的相关经验;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有效材料,对自己的名字进行拼摆安装,他们的想象力、空间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在我们日常印象中,语言区对幼儿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其他区域,但在幼儿自发创设的过程中,我们的读写区变得十分热闹,每天孩子们都喜欢到这里来写名字。

3.直接经验,培养良好品质

在“我的名字有故事”系列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比如用绘画形式代替文字书写名字,幼儿一直保持着自发自主的浓厚兴趣,在活动中有较好的坚持性和专注力;在名字游戏中,能积极主动利用各种材料拼摆安装自己的名字,活动中乐于想象和创造;在猜名字和名字故事分享活动中,乐于探究、大胆表达、认真倾听。

4.对话行走  感悟成长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名字作为我们的特殊符号,在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名字探索之旅,以名字作为出发点,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观察、调查分享、交流讨论、调查姓氏、创意设计、游戏等方式鼓励孩子们探索自己名字的秘密,孩子们不仅感知了姓氏的传承性,了解了看似简单的名字却蕴藏着深刻的内涵,理解了名字的独特含义,感受到了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更体会到了中华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是帮助小朋友们积累丰富的前书写经验,为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