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食堂新建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全部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对孩子们而言,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
课程缘起
周末假期结束,小朋友们回到幼儿园,刚进到教室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
“我们玩沙玩水还有野战的地方都被围挡起来了,不能到那边玩啦!”
“我看到我们教室后面的食堂被拆了。”
“是的呀,我都看到挖掘机在挖土。”
“我看到体能区的银杏树都移栽到我们教室窗户那里啦!”……
这是怎么回事呢?孩子们激烈的谈论个不停,可一直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这可怎么办呢?最后他们来向老师寻求答案。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幼儿园的食堂要旧址重建,盖新房啦。而且要盖两层的楼房,一楼是食堂,二楼是报告厅。得知幼儿园要盖新房,孩子们欢呼起来,他们又展开了头脑风暴,继续讨论着对新房的美好想象……
“建新房,怎么建?”“建什么样的新房”“建房子需要哪些材料”……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未知,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加深他们对建房过程的了解,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商议、研讨,制定了课程目标、课程网络图:
1.了解房子的不同构造、外形、功能等。
2.探索房子的建设过程和建房所需的人员、材料、工具等。
3.乐意用各种形式自己尝试设计并搭建房子。
4.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老师的话:《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大班的幼儿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识房子
“你觉得我们的新食堂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和我们教室一样?”“不一定,我猜像亭子一样。”“我觉得会是长方形的?我们之前的食堂就是这样。”孩子们带着疑问上网搜集,查看图书,发现世界各地有好多形状各异的房子,有的像鞋子,有的像篮子……真神奇!
小朋友家里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会不会也和我们欣赏的房子一样造型呢?放学后,孩子们与自己家里的房子合影。第二天,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滔滔不绝的向小伙伴们介绍着自己的家。
“我家住在海陵府,小区里的房子很高,我住在22层!”
“我家住在海南小区,一共两层,外边被围墙包围起来了。”
“我们那儿的房子有的房顶是圆圆的,有的房顶是尖尖的,还有的房顶是三角形的,真漂亮。”
孩子们欣赏着不同造型的房子后,心里也在猜想着:我们的新食堂会是什么造型的呢?
老师的话:大班的幼儿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勇于探究并乐于其中。我们成人能做的是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探求欲望和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调查、比较等多种方法去不断积累经验!
房子知多少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他们提议共同设计了调查表“造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有的回家对爸爸妈妈进行访问,有的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上网查看,还有的在图书上寻找有关房子的信息……第二天入园,孩子们将自己的调查表与同伴们相互交流。
通过调查表孩子们了解到:造房子一般需要的材料有水泥、沙子、水、砖、木头、木板、钢筋、铁丝、石头等材料。第一步要先打好地基,这是造房子最重要的一步,地基工程直接影响房屋的好坏,接着是第二步、第三步……
我们又和孩子一起通过欣赏造房子的相关图片,进一步直观地将房屋的建造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体会到建成一座房子,是要经过很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小小设计师
一幢完整的房子是需要设计师先把房子设计出来,再进行施工的,孩子们都变成小小设计师,开始设计一幢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新食堂。拿着纸和画笔的孩子开始他们的无敌想象力,一张张个性的设计稿出来了。
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计稿开始在建构区尝试搭建食堂,可是总是以失败告终。他们决定找园长妈妈借食堂的图纸看一看。园长妈妈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幼儿园食堂图纸的设计,她告诉孩子们:我们新建的食堂,设计有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蒸煮间、备餐间等。园长妈妈还详细地告诉孩子们每个区域的分布,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还将图纸带到教室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于是,孩子们决定重新设计图纸,新的图纸里会加上室内图,然后再进行“建造”。
孩子们拿着纸和画笔再次当起设计师,开始大胆想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张张个性的设计图就出炉啦。
探索工地上的秘密
孩子们在进行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工地越来越热闹,出现了更多的工人叔叔,通过观察、写生、分享,小朋友们不断探索着工地上一个又一个有趣秘密。
1. 神奇的帽子——为什么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颜色是不一样的?这些颜色有什么区别?”通过采访,孩子们得知:不同颜色帽子代表不同的职位,红色代表着管理人员或甲方,白色代表着工程项目管理,蓝色代表着技术人员,黄色代表着普通工人。小朋友们还通过趣味游戏了解了安全帽的重要作用。
2. 建筑工程车——工地上时常出现的“大怪物”常常会吸引孩子们驻足观看,于是,他们围绕着自己见过的建筑工地上的车子,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但他们对建筑用车的认知还只停留在外观上。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一本以工地上常见的建筑工程车为主题的绘本,绘本中色彩鲜明的图片形象地将工程车拟人化,孩子们通过绘本详细地了解到工地上最常见的推土机、挖掘机、卡车、水泥搅拌车、起重机等工程车的特征、功能以及用途。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孩子拿起画笔,将自己喜爱的建筑工程车画了下来,并对其进行装饰。瞧,孩子们眼中的建筑工程车也在繁忙的工作呢!
3.混凝土搅拌机——工地上“轰~轰~轰”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原来这个机器叫混凝土搅拌机,它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它的种类也有很多。孩子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问一问,近距离地观察搅拌机,了解它的特征。
4.砖的秘密——新建的食堂已经开始砌填充墙了,可是所用的砖块却和自己常见的砖块不一样,这些发现引起了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他们通过图片、视频,初步了解到:砖按材质分为粘土砖、页岩砖、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灰砂砖、混凝土砖等,按孔洞率分为实心砖、多孔砖。食堂新建中主要用到的加气块和水泥砖。加气块是以石粉、水泥、石灰为主要原料,经原料制备,浇注切割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新型墙体材料;水泥砖是指利用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涂泥等作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剂,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
“建筑师”初体验
前期孩子们对房子的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决定尝试来当小小建筑师,亲手搭建自己心中的“食堂大楼”。
1.第一次搭建
孩子们拿着设计好的图纸,迫不及待地来到户外建构区行动起来,就这样,第一次搭建拉开了帷幕。孩子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用排列、延长、围合、组合、接插、镶嵌、拼搭、穿套等方法,先打地基,然后再搭框架。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把食堂的框架搭建好了。
这时,兜兜提出了疑问:“我们搭的食堂也太小了,而且也太矮了,这里面连桌子都放不下”。
小顾也应和到:“是啊,这食堂也太小了,上面还有第二层,这么小怎么搭?”
小怡:“要不我们把它扩大吧!”
兜兜:“我同意,那我们先把地基往外拉一拉。”
教师的思考:在搭建环节,幼儿搭建的作品虽然过于简单,但是他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这一点,我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肯定,为幼儿的第二次搭建增强了信心。
2.第二次搭建
玟玟:“我们这是两层楼房,从哪里上二楼呀?”小怡:“搭个楼梯就可以了。”小顾说:“玟玟,你去帮我拿一些大小不同的积木,我们一起试一试。”
玟玟和小顾尝试着用积木搭建,最后发现搭的楼梯太占地方了,其他小朋友也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进行讨论,最终,他们决定借助辅助材料来完成楼梯的搭建。
教师的思考:在第二次的搭建中,幼儿合作意识加强,分工明确,对于搭建过程中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不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幼儿选择了自己较为满意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中,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次搭建
过了一会儿,食堂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已经搭建完成,鸿宇说:“我们来搭亭子吧!”大宝说:“围墙应该大一点,把亭子也包围住”。搭完后,潞潞说:“围墙应该搭的高一点,这样小偷就进不来了。”于是在原有基础上又将围墙进行了加高,在围墙内又搭了一个亭子。后来,欣雨在围墙上用其他积木进行了装饰。
教师的思考:幼儿在搭建活动中不断涌现新的想法,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也说明了幼儿真正融入到了游戏当中,在不断的思考。对于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幼儿能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去不断尝试,从而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活动中,互相商量,互相帮助,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幼儿园里的工人们还在对食堂进行装修,大2班小小建筑师们也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继续忙碌着。我们一起期待幼儿园新食堂竣工,期待孩子们在海南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