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幼儿天地>小1班>详细内容

小1班

【行走教育】瓶罐的“朋友圈”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09 15:04:08 浏览次数: 【字体:

“瓶罐”和创意的碰撞

有生活的艺术

更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瓶罐可以怎么玩呢?

让我们

一起走进瓶罐世界……

项目缘起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瓶罐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见的一种物品,一些瓶罐在被用过之后就被丢弃,班级里放置着一些瓶罐,孩子们总是觉得很好奇。

诺诺:这里有好多奇怪的瓶罐和罐子。

晨晨:这上面有很多颜料,是谁涂的呢。

依依:它们好好看,我家没有这种瓶罐。

这个是区域活动时,幼儿之间的对话,我们发现了小朋友们对于瓶罐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于是我们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借助“瓶罐”为载体,跟随孩子们一起感知这些有趣的瓶罐。

项目目标

1.能够拿取、搬运不同大小的瓶瓶罐罐,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力量和手部精细动作,提升抓握、搬运等动作的协调性与准确性,如能稳稳拿起小瓶罐并放入指定位置。

2.能够以小组形式如共同搭建瓶罐城堡、合作完成大型瓶罐拼贴画等,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学会分享材料和创作思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探索瓶瓶罐罐的材质、质地、声音等属性,通过触摸、敲击等方式简单感受不同材质的特点,发现不同材质瓶罐发出声音的差异,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

4.用简单图形组合的方式,如圆形与长方形组合表现瓶罐,在绘画、手工创作中准确描绘和塑造瓶罐造型,能用线条勾勒出瓶罐轮廓,并用彩泥捏出不同形状的瓶罐。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不同瓶瓶罐罐的外形特征,包括形状(如圆形、方形、椭圆形)、大小、高矮、胖瘦等,能准确用简单词汇描述,如 “这个瓶罐高高的,胖胖的”。

6.运用简单手工技巧对瓶瓶罐罐进行装饰,如用颜料绘制条纹、点点图案,用黏土制作花朵等立体装饰粘贴在瓶罐表面。

7.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瓶瓶罐罐,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其特点,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主动探索精神,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事物特征。

项目核心经验

d3c0ec5aa3134b558921b84bcc1c418a.jpg

幼儿经验分析

1ad5b9a9e66d4a219aa8cdba1ee53c14.png

可发展的经验

58f243a4ea0b410ab1cf0d1a54cc336d.png

项目前审议

d35b563fa532426fa19ab15f335aad88.png

项目网络图

18cd471b15194f65a1c40dea35b6c241.png


小主人行走项目资源清单

eef056b033bb4178a357d896bfb43df5.png项目生长点

1.幼儿兴趣驱动生长

小班幼儿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瓶瓶罐罐的多样外观极易引发他们兴趣。从最初单纯收集瓶罐,可延伸至探究不同瓶罐用途,因兴趣不断深入,驱动课程内容拓展。他们对瓶罐发出声音好奇,课程可开展自制瓶罐乐器活动,依兴趣探索不同材质瓶罐发声差异,设计节奏游戏,持续激发幼儿探索热情,推动课程生长。

2.知识拓展性生长

认识瓶罐材质是基础,后续可拓展到材质特性与环保知识。探究塑料瓶不易降解,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减少塑料瓶使用、回收再利用,引入垃圾分类知识,拓展环保认知。了解瓶罐历史文化知识,如古代陶罐制作工艺、用途,对比现代瓶罐,拓宽幼儿文化视野,使课程知识体系不断丰富、深化。

3.技能提升式生长

从简单装饰瓶罐锻炼手工基础技能,可进阶到复杂立体造型创作。如用多个瓶罐搭建城堡、机器人等,提升空间建构能力;在彩绘基础上,尝试用雕刻等技法装饰,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同时,提升艺术创作技能,让幼儿在技能进阶中不断挑战自我,促使课程向纵深发展。

4.生活关联性生长

瓶瓶罐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课程可紧密联系生活场景。开展 “瓶罐收纳小能手” 活动,让幼儿为家中瓶罐规划用途,收纳物品,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认识不同商品瓶罐包装特点,了解包装设计与商品营销关系,将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增强生活经验,推动课程持续生长。

驱动性问题

70e5773f1da843f7b791de90d6e10648.png

项目实施

驱动性问题一: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瓶罐,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瓶罐畅想曲

认识瓶罐

在生活中瓶子是我们最常见的物品,一起看看小朋友们眼中的瓶瓶罐罐是什么样的呢?

依依:瓶罐的头上有圆圆的,五颜六色的瓶盖。

晨晨:有的瓶罐上长得长长的“脖子”。

用过的瓶罐还能继续用吗?哪些瓶罐可以回收呢?

教师思考:《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着重强调,需充分尊重并悉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助力幼儿逐步培育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畏困难、勇于探究尝试、乐于想象创造等优良学习品质。观察到小朋友们对瓶罐展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我们策划的活动将融合 “探”“玩”“创” 等多元形式。通过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探索感知瓶罐的构造、发掘瓶罐的妙用、体会其中的趣味,以此满足幼儿对瓶罐的好奇之心,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与实践体验,进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瓶罐大调查

老师: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瓶罐和罐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孩子和爸爸妈妈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等方式共同寻找瓶罐的足迹,完成瓶瓶罐罐大调查。

b9d29f03681c4b7a897e0c95edb9498a.jpg

7feaeae8af834350848cf617777ef2e8.jpg

通过调查表,孩子们了解到自己身边的瓶罐有哪些、瓶罐的形状以及瓶罐的用途等,对瓶罐有了更多探索的欲望。

我找到的瓶罐

孩子们在家里收集到了各种形状、各种材质、各种用途的瓶罐,并带回了幼儿园,一起来看看他们介绍自己带来的瓶罐吧!

720207492d5c45ac9579f816d692ff34.jpg


e7dcde30cc7a4843af0745b2197ead6e.jpg

我的是装牛奶的瓶罐。

我带了薯片罐。

我的是铁罐子。

273c646e59134d668021d0c58c4bdf33.jpg

de22bb881c48403bad1ac6cee0ae9dde.jpg


瓶罐的用途

瓶子和罐子有什么用途呢?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记录下瓶子和罐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e7ee3bb94654ca2bd66fe7cbfff308b.png

b8f24293c3444ca6bdff526fd42cc09b.png

abe7aa3439f942ca94f9f3b26bf80954.png

4853002893544aaa8741ec63526467ab.png

依依:可以当一个花瓶。          

晨晨:可以当保龄球玩。

小雨:可以做罐子精灵。          

小蛋:可以装豆子。

瓶罐不一样

在收集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新问题:为什么有的叫“瓶子”,有的叫“罐子”呢?宝贝们展开了讨论。

70e91a83665b41ce857c55a90eb7fba3.jpg

9aa66bccedbe4290bc2d559a2706a485.jpg

小雨:到底哪个是瓶子,那个是罐子?

一一:我觉得大大的是罐子。

青青:我觉得长长的是瓶子。

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瓶罐的特征,出示瓶罐结构图,带孩子们一起了解。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瓶子的瓶口是小小的,瘦瘦的,罐子的瓶口是大大的,胖胖的。

看看孩子们眼中的瓶瓶罐罐。

鑫鑫:瓶子是长长的。            

小汤圆:罐子是胖胖的。

瓶罐的分类

在瓶罐的探索中,孩子们萌发了分类的想法!讨论和交流属于他们自己的分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39e890a484c64fcd8370d2e4fe8b1c2d.jpg

晨晨:这么多瓶罐看着有些乱七八糟的,怎么样才能更整齐呢?

青青:我们分一分不就好啦,可以按照颜色分,还可以按照形状分。

涵涵:可以按照材料分,因为这里有玻璃瓶和塑料瓶罐,它们不一样。

璐璐:还可以按大小、高矮,我们一起来分类吧!

一一:我来试一试!这些都是圆的瓶罐!

璐璐:我们按形状分好啦。

瓶罐的绘本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发现阅读区有一本书的封面上有许多瓶子,于是孩子们在一起分享了这本绘本。

b200b90a06954503bad21c7e2c3fc959.jpg

《装幸福的小瓶子》

许愿瓶

老师结合《装幸福的小瓶罐》的故事情节,描述许愿瓶的故事。故事中许愿瓶拥有神奇的魔法,当人们把愿望写在纸条上并放入瓶罐中,魔法就会帮助人们实现愿望。孩子们用小小画笔许下了大大愿望,放在他们的许愿瓶里,希望有一天他们的愿望全都能实现。(25,26)

依依:我希望给妈妈带来快乐!

然然:我想要一个皇冠。

沐沐:我想要很多金币买棒棒糖!

教师思考:《装幸福的小瓶罐》以其温馨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理解了幸福是可以被收集和保存的,这为后续的心愿瓶创作奠定了情感基础。我们注意到,孩子们的心愿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小小的物质需求,也有对亲情、成长的渴望。

当废旧的瓶罐被丢弃时,他们将会经历哪些神奇的变化,绘本《瓶罐的旅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述回收和再利用的废物品有哪些、废物品回收过程等。通过深入阅读,养成对废旧物品利用的好习惯,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

1889cc05482947b0ad2e3f7d0a006dbd.jpg

瓶罐的危害

通过《瓶罐的旅行》的绘本,幼儿了解塑料瓶罐瓶罐会动植物、土地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孩子们观看了关于瓶罐的公益视频(28),

发现不管在公园里还是马路上都看到了瓶罐的痕迹。

2173a73a88ee477fb7bd39a4bea6c198.png

b4db41052ada44ccbfb6494a0d5ea0c3.png


小雨:会伤害乌龟和小鱼,我们的植物也会死掉。

小蛋:我昨天跟爸爸妈妈散步的时候发现有人随便乱扔瓶罐。

7552e535b3404a6cb6116aa5bef12424.png

730c72d65dc242eab78b2f60f59efde9.png

蓉蓉:瓶子如果掉进海里会被大鲨鱼吃掉,鲨鱼吃了瓶子不消化会死掉!

涵涵:瓶子会给大海、河流造成污染,我们应该把瓶子放到垃圾桶里,还要进行垃圾分类。

c9c9e25975c74932b36c195d2e2ca1fd.png

10e817479c3346b680d37bfd4467ab1b.png

璐璐:瓶子很容易碎掉,我们要小心一点,不要扎到手。

然然:我画了很多垃圾桶,把不同瓶子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就不会污染环境了。

教师小结:在瓶罐的初步探索中,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与瓶罐进行了接触,丰富了认知,知道了瓶罐的外形不同、高低不等。在探寻与交流中,孩子们感知和了解了不同瓶罐的外形、大小等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与家长一同聚焦孩子与瓶罐材料的互动,为接下来探索瓶罐需要更多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期准备。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孩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有效学习,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驱动性问题二:瓶罐还可以怎么玩?

瓶罐添创意

孩子们尝试用各种装饰性的材料,把那些本不起眼的瓶瓶罐罐打扮得漂漂亮亮。

蒙德里安的瓶罐

有一种格子,叫“蒙德里安”橘黄色系的线条,红黄蓝的方格,格子中有格子。仔细看,像是不同色彩纸条的编织;盯着看,格子和线条像是流动的;顺着线条着,小小的方块是音符。让人充满无限想象,耳边似乎传来美妙的音乐。

2c0fbfdf9eac4f73ac1adc65f3cc2f40.jpg

孩子们使用黏土对瓶罐进行了装饰,活动有趣,孩子们积极投入其中,创作了一个个美丽独特的花瓶。

9ab39e0a135f488cab39b1feb38987e7.jpg

d801ffeb1d024a2eacaf8ede35c05cd3.jpg

1a4fbc2dd9254c22a70e105cdae63e56.jpg

7ddc5f6868434e78ad07fe306047c7df.png

许愿瓶大变身

鲜明的色彩,随心所欲的涂色,对小班孩子来说再合适不过,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装饰了装满愿望的许愿瓶。

97575c7d42c44102994ed6902045f991.jpg

526069ed244646c282ab6b8b92188438.jpg

41cb770bd0124cf8ba50169e687a4965.jpg

3476f81167014cd3abe620f342348cdc.jpg

我设计的瓶罐

在区域活动时,美工区的小朋友在分享自己画出来的瓶瓶罐罐。

bf54495f89614821b78967e68aab4139.jpg

103ee8ce743e4b2188c67eb2aae1ce7d.jpg

4202a504851f47f1819b7a9c2f4d79de.jpg

6830535dec304fa69ca45d0d70f084cd.jpg

ef6fd401cbae49cb8aa9996307433f04.jpg

蓉蓉:看,我的瓶罐高高的。

小蛋:这是我画的小动物罐,可以装好多糖果。

依依:我画了一个花瓶,瞧,我在里面放了一朵花。

小鱼吐泡泡

瞧,一条条小鱼游来了,但是小鱼忘记怎么吐泡泡了,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帮忙,他们自由选择不同的瓶盖给小鱼画上泡泡。有些小朋友的泡泡是彩色的,有些小朋友的泡泡是透明的。

ffddcf31bc89457e843f2e72a7da9c6c.jpg

29294f45952d4051897897599127c9e8.jpg

大自然的瓶罐

春天来啦,孩子们把收集到的春天装进属于自己的瓶瓶罐罐里。

053e2868148c4fa8bbc4f77578cbd7ec.jpg

e783facf02954ec6beacc502776b71ac.jpg

点点瓶罐

当点点贴纸碰上瓶罐会发生什么呢?

66c2706206ba4745a831d937d60038d0.jpg

瓶罐开花了

瓶罐剪一剪,粘上黏土,瓶罐就开出漂亮的小花啦。

c507194c77344dd3a9fc869f296ab845.jpg

涵涵:我发现这个粘土有点粘不上去。

然然:用点力气压一压就能粘上去了。

鑫鑫:我准备把这朵小花粘上去。

教师思考

小班幼儿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要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瓶罐添乐趣

可别小瞧这些瓶罐罐子,它们的玩法还有很多。瓶罐可以用来做什么游戏呢?孩子们讨论起来“”“可以玩套圈的游戏”“可以绕着跑步”。

754699fda4644a93ba39f70d3912d8e7.jpg

32b143dfb607412db5f7b5d768775615.jpg

429fca28703d4cffb36b5d67abbfd3c9.jpg

瓶瓶罐罐变身小器械,和我们一起做运动,不仅好玩还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看我们的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

瓶罐碰碰乐

3a9355f84657406987171f2fc9b5a6d9.jpg

dbb30fddfa2c4fb1b5ab5407e64fba94.jpg


瓶罐S弯

0201ba25669f411c840c70fb7aeb52ee.jpg

68266c221cea46c4a4347d1c1310b42d.jpg

我们一起来绕瓶罐,可不要碰倒瓶罐宝宝啦。

瓶罐套圈圈

9a0deef441154d7c86a7a938d1cefeed.jpg

865666deb63f4fe1bb8f5d56a88e4320.jpg

瓶罐爬行走

bc721528a9104e0083a2c0cdc6dbd527.jpg

70fd1a0f1ba8450988bc546009af410c.jpg

保龄球大作战

f28b3ecaed0243508d321e909a204dfd.jpg

527c05abb040493894d9a7f6877b5192.jpg

瓶罐摇身一变,变成了保龄球瓶,孩子们各个都全神贯注、大显身手。

教师思考

在这一系列活动里,孩子们利用废旧瓶罐自发开展创造游戏。小小的瓶罐,不仅为孩子们带来好玩有趣的体验,给日常游戏增添诸多趣味,还在孩子们趣玩瓶罐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他们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瓶罐的探索

瓶罐有着丰富多样的玩法,在持续探索瓶罐的过程中,孩子们能了解到科学知识。每一个与瓶罐相关的小实验,都能再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不掉的乒乓球

乒乓球也能和瓶罐变魔术?我们一起来实验一下吧。

活动准备:乒乓球、塑料瓶、水

第一次尝试

把乒乓球放在塑料瓶口倒立,会不会掉下来?

409207508e3d4263a150e9576b1090d7.jpg

青青:乒乓球掉下来了。

辰辰: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涵涵:我觉得是青青没有把乒乓球按紧。

然然:是不是瓶子里的水没放满?

老师:那我们按照小朋友的发现再重新做实验吧。

第二次尝试

把瓶罐装满水,再把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压住后将瓶罐倒立过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5326ce7bb6aa439f90acfd0931c26f72.jpg

0b2084e3e7374f6a973e1c01632f8a22.jpg

然然:我成功啦!

涵涵:我们也成功啦

实验原理:

乒乓球为什么能够提起瓶子呢?孩子们通过上网搜索发现,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瓶罐里都是水,压强比外面低,于是就把乒乓球压在了瓶口。

c64021852bb44cc59e95f8ea6b84e1d5.png

瓶罐交响曲

不同的物体放进瓶罐里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小朋友们自主寻找了各种东西放进瓶罐里,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一起完成了一场瓶罐敲响乐。这样能发展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13cd4da4a354196a14d98705eede029.jpg

“小小演奏家,音乐开始啦!”老师随意播放放了一首儿童音乐,让幼儿用自制的瓶(罐)乐器有节奏地演奏。孩子们对自己的乐器熟悉之后,老师又尝试播放了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们挑战。感受并表现音乐的韵律美、节奏美。

cb28255915df4e179b492bbae2a45f50.jpg

1d2e7c81f29746fca728f63e416035e8.jpg


教师思考

在科学活动里,我们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科学实验的价值不可小觑。它不仅能有效锻炼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积极乐观的科学探索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思考能力,助力孩子全方位成长。

项目中审议

4416279db3ee4fa18f84e728d38ac2d0.jpg


驱动性问题三:使用过的瓶罐有什么危害呢?

瓶罐环保行

我们怎么做才能减少瓶罐的危害呢?幼儿萌生了进行环保宣传的想法,化身宣传小达人,向大家传递环保知识,有效提升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85,86,87,88,89,90)

环保小达人

除了宣传环保知识,幼儿还参与了实践活动。班级开展了回收瓶罐的“环保小达人”活动,幼儿都非常参与,不仅主动收集自己家里的瓶罐,还从社区或公园里捡回被遗弃的瓶罐。

4da6760968e848ee97c35f491bda9050.jpg

项目后审议

0d1c42fa00e1458da63069752ceace9a.png

09a6d75773fc4779809ef911df10537a.jpg

项目收获

1.感知物体特征: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瓶瓶

罐罐,直观地了解了物体的特征。他们能清晰分辨出塑料瓶的柔软、玻璃瓶的光滑、铁罐的坚硬,还能准确描述瓶子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极大提升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

2.探索科学现象:在课程中,幼儿进行了诸如 “瓶子发声”“瓶子装水” 等小

实验。摇晃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倾听发出的各异声音,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观察瓶子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思考其背后原因。这些活动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与思考能力。

3.精细动作锻炼:在装饰瓶罐、用瓶罐进行搭建等活动中,幼儿需要使用剪

刀、画笔、胶水等工具,还需小心翼翼地将材料粘贴、摆放到位。这一系列操作有效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提升了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如握笔、剪直线、捏取物品等技能愈发熟练。

4.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利用瓶罐开展的体育游戏,如 “滚瓶子接力”“踢罐子”

等,要求幼儿控制身体动作,协调手脚配合。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平衡能力、奔跑能力、肢体协调性都得到了锻炼,身体运动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5.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新奇的瓶瓶罐罐对幼儿充满吸引力,课程中的各种

探索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幼儿主动提问 “为什么这个瓶子能吹出泡泡”“怎样让瓶子叠得更高”,并积极动手尝试寻找答案,探索欲愈发强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6.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当幼儿成功完成一个瓶罐作品,或是在游戏中达成

目标,如用瓶罐搭建出稳固的高塔、在接力游戏中快速传递瓶子,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7.学会合作与分享:在小组合作装饰瓶罐、共同用瓶罐搭建大型场景等活动

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交流想法、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画画,有的负责粘贴,有的负责传递材料。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学会了分享自己的创意与材料。

8.增强规则意识:在瓶罐游戏中,如 “瓶子排队”“按规则分类瓶罐” 等,幼

儿需要遵守游戏规则才能顺利进行游戏。这使他们逐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了规则意识,为今后融入集体生活做好准备。

项目评价

一、幼儿方面

参与热情:课程伊始,幼儿对收集来的瓶瓶罐罐展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到瓶罐的分类、观察活动中。在后续手工制作、创意装饰环节,参与度极高,很少出现注意力分散情况,主动选择自己心仪的瓶罐进行创作,表明课程成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能力发展:通过触摸、搬运瓶罐,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精细动作都得到显著锻炼,如拧瓶盖、粘贴装饰时手部灵活性提升。在创作过程中,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将瓶罐变成各种新奇事物,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与同伴交流创作想法时有所进步,能清晰描述自己作品的特点与创意。

情感体验:幼儿在合作装饰瓶罐等活动中,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快乐,学会分享材料与创意,增强了自信心与成就感,对艺术创作表现出持续热爱,在课程结束后仍对瓶罐相关活动念念不忘。

二、家长方面

188fa835fdab47369cd9bbe233a69e43.png


配合度:家长积极响应课程需求,协助收集各类瓶瓶罐罐,参与亲子瓶罐创意制作活动热情高涨,与幼儿共同完成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为课程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反馈评价:家长反馈课程丰富了幼儿课余生活,孩子在家更愿意动手探索,观察能力与创造力明显提升。对课程内容与形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程贴近幼儿生活,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激发想象力,希望多开展此类活动。

三、教师方面

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精心设计课程环节,从瓶罐认知到艺术创作,循序渐进。在实施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效把控课程节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收获成长。

观察与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敏锐捕捉幼儿的需求与困惑,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为后续课程优化提供依据。

反思与改进:课程结束后,教师认真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如部分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个别幼儿参与度有待提高等,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为下一轮课程开展积累经验 。

项目反思

一、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思

知识技能目标:在对瓶瓶罐罐的探索中,幼儿基本认识了常见瓶罐的材质、形状和用途,能准确区分塑料瓶、玻璃瓶和铁罐。但在材质特性的深入理解上,如不同材质的导热性、透气性,幼儿理解较为困难,课程虽有涉及却未能让幼儿充分感知,后续可增加更多直观实验,如用不同材质瓶罐盛装热水,对比温度变化,加深理解。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操作等活动,幼儿探索能力得到锻炼。在小组合作装饰瓶罐时,部分幼儿学会沟通交流想法,但仍有少数幼儿较为内向,参与讨论不积极。教师引导方式可更具针对性,为内向幼儿创造更多表达机会,如一对一交流、小组内轮流发言,提升全体幼儿的参与度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多数幼儿对瓶瓶罐罐课程展现出浓厚兴趣,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然而,在长期探索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说明课程趣味性与持续性激励措施不足。后续可设置课程奖励机制,如 “瓶罐小明星” 评选,根据幼儿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奖励,维持幼儿探索热情。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思

活动设计:课程活动丰富多样,涵盖观察、实验、手工制作等。但部分活动环节衔接不够流畅,如从瓶罐材质观察直接过渡到复杂手工装饰,幼儿思维转换跟不上。应增加过渡引导环节,如先让幼儿基于材质特点构思装饰方式,使活动过渡自然,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资源利用:充分收集了生活中的各类瓶瓶罐罐作为教学资源,但对社区资源利用不足。可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回收站或工厂,了解瓶罐回收处理过程或生产制作流程,拓宽幼儿视野,丰富课程内容。

个别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在手工操作时遇到困难,未能及时得到足够指导。后续应加强巡回指导,根据幼儿能力分层提供材料与帮助,确保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家园合作反思

沟通反馈:与家长沟通课程进展主要通过家长会和班级群通知,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家长反馈不及时,对课程了解不深入。可增加家长参与课程的机会,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分享瓶罐相关知识,或定期开展亲子瓶罐创意活动,增进家长对课程的理解与支持。

家庭拓展:虽布置了家庭小任务,如让幼儿在家寻找瓶瓶罐罐并分类,但缺乏明确指导与反馈机制。部分家长未重视,幼儿完成质量参差不齐。后续应制定详细家庭任务指导手册,明确任务要求与评价标准,及时对幼儿家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