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教育】蔬菜小玩家的行走之旅
——海南幼儿园小2班项目课程
项目缘起:
在幼儿园里,蔬菜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每天户外散步,经过小菜园时,孩子们总会被那一抹生机盎然吸引。他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小手指来指去,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这是青菜吗,都开黄色的小花了?”“这细细长长的是什么菜?”“萝卜长在哪里?”“这里的菜都被虫子吃啦,老师,我来抓给青菜们抓虫子吧”......那股子对蔬菜的好奇与热情,仿佛小小的火焰,燃烧在他们心间。
教师的思考:
孩子们对蔬菜的认知并不少,很多都能头头是道地说:“蔬菜很有营养的,多吃蔬菜身体好!”可一旦到了午饭时间,画风却陡然转变。“老师,我不吃青菜。”“老师,我不要吃萝卜。”“我不想吃西蓝花”,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绝于耳。
这一强烈的反差,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明明在菜园里满心好奇、兴致勃勃,为何面对餐桌上的蔬菜却如此抗拒?或许,是因为孩子们在小菜园里与蔬菜的互动,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与好奇,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情感连接。他们没有参与到蔬菜从种植、养护到收获的完整过程,也就难以体会到蔬菜背后的来之不易 。
项目前审议:
项目初步网络图:
项目资源:
幼儿园资源:
1.种植区:幼儿园种植区内通常会种有各类常见蔬菜,像小白菜、菠菜、生菜、胡萝卜等。教师可带领幼儿实地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了解播种、浇水、施肥、除虫等种植步骤,让幼儿亲身参与简单的种植和照料活动,如帮忙浇水、拔草,直观感受蔬菜从种子到成熟的变化。
2.图书资料:园内的读书室藏有丰富的与蔬菜相关的绘本和科普读物,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用童谣和有趣的画面展现蔬菜特点;《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以故事形式科普吃蔬菜对身体的好处。教师可组织阅读活动,通过故事讲解、互动问答,帮助幼儿认识蔬菜名称、外观和营养价值。
3.园内活动:开展蔬菜主题周活动,安排蔬菜绘画比赛,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蔬菜;举办蔬菜手工制作活动,利用蔬菜的形状和颜色,引导幼儿制作创意手工作品,如用胡萝卜和牙签搭建小房子。还能组织 “蔬菜蹲” 游戏,每个幼儿代表一种蔬菜,通过游戏加深对蔬菜的记忆。
家长资源:
1.经验分享:邀请会种植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开展“播种”活动。他们能为幼儿讲述蔬菜种植技巧、蔬菜保存方法以及市场上蔬菜的种类和挑选要点。比如菜农家长可介绍不同季节适合种植的蔬菜,超市工作人员家长分享如何挑选新鲜蔬菜。
2.家庭实践: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共同完成蔬菜相关任务。如一起逛菜市场,让幼儿观察、挑选蔬菜,了解蔬菜价格;在家参与洗菜、择菜、削皮等简单厨房工作;共同制作蔬菜美食,像蔬菜沙拉、蔬菜饼,在亲子互动中深化幼儿对蔬菜的认知。
周边资源:
1.菜市场:附近的菜市场是丰富的蔬菜资源库。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引导他们观察摊位上琳琅满目的蔬菜,比较不同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与摊主交流,了解蔬菜的产地、名称和吃法,直观感受生活中蔬菜的多样性。
2.蔬菜种植基地:在专业人员带领下,幼儿能走进大棚,近距离观察蔬菜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了解现代化种植技术,如滴灌、无土栽培;还可参与采摘活动,体验收获蔬菜的乐趣。
3.超市生鲜区:超市的生鲜区陈列有序,是认识蔬菜的好地方。组织幼儿前往超市,观察蔬菜的分类摆放,了解预包装蔬菜和散装蔬菜的区别;通过查看商品标签,认识蔬菜的名称、价格和产地信息;超市工作人员还能介绍保鲜方法和常见搭配。
项目价值剖析:
1.促进幼儿对蔬菜的认知: 小班幼儿对蔬菜的认识较为肤浅,多停留在简单的感官经验上。本主题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触摸、品尝等,帮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味道,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扩展他们的认知范围。 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也为他们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观察蔬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喜欢的蔬菜,并说出理由,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幼儿能够逐渐养成爱吃蔬菜、不挑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讲述蔬菜的益处,引导幼儿乐于尝试各种蔬菜,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这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4.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主题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例如,种植蔬菜、制作蔬菜沙拉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如何播种、浇水、施肥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项目核心经验:
1.认知经验:幼儿能识别常见蔬菜,像青菜、番茄、胡萝卜等,清晰认知其外形、颜色、气味等特征。通过探索,了解蔬菜不同食用部位,如根(萝卜)、茎(莴笋)、叶(白菜)、果实(黄瓜),明白它们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知晓多吃蔬菜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助力身体发育。
2.技能经验:在寻找蔬菜过程中,锻炼观察能力,留意蔬菜细微差异,如叶子形状、果实纹理;学习简单分类,依据颜色、形状或食用部位对蔬菜分类;参与种植、采摘、清洗蔬菜等实践活动,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3.情感与社会性经验:对大自然和身边事物产生浓厚好奇与探索欲望,主动关注蔬菜生长与来源。体会种植蔬菜的不易,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食物,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在团队寻找和讨论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提升社交能力。
小主人行走项目资源清单:
(5
主题推进脉络:
项目实施:
项目一:小玩家寻蔬之旅
1.寻找蔬菜
小朋友们,我们平时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蔬菜是从菜市场买的。
幼儿园里的蔬菜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种出来的。
我家里的蔬菜是奶奶种出来的。
蔬菜是土里长出来的。
蔬菜是超市买回来的。
利用周末时间,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启了寻找蔬菜之旅。回到幼儿园,孩子们还结合图片和同伴讲述起自己寻找蔬菜的经历。“我和爸爸一起去菜场了,那里有好多的蔬菜!”“我和妈妈去逛超市了,那里有一片蔬菜区,我们看到了很多蔬菜,有红红的西红柿,绿色的青菜!”“妈妈带我去了一个超级大的超市,那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蔬菜……”
2.《蔬菜知多少》亲子调查
了解孩子们对于蔬菜的看法,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请家长帮忙记录孩子们对蔬菜的相关问题,了解孩子们请小朋友们对蔬菜的认知,了解孩子们爱吃的蔬菜和不爱吃的蔬菜。
3.蔬菜交流会
调查问卷收集后,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讨论。他们与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爱吃的蔬菜和不爱吃蔬菜的原因。同时,通过同伴的分享,孩子们了解了不同蔬菜的营养,如果挑食、不吃蔬菜就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分享中,孩子们互相讨论,自己对喜欢和不喜欢的蔬菜理由,这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交流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蔬菜的兴趣与了解。
最后统计结果:
4.魔法绘本
为了让孩子爱上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通过蔬菜绘本的魔法,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与多彩的蔬菜角色建立联系。在“蔬菜王国”里,胡萝卜、葱和西红柿等小朋友们的冒险伙伴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到快乐,还能帮助他们逐渐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发现这些食物原来也可以是美味和健康的选择。绘本中的互动性设计鼓励孩子们参与讨论和活动,增强他们对蔬菜的兴趣,乐于接受并爱上蔬菜!
项目二:小玩家种植日记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因此,为了让幼儿近距离亲近自然,直接接触泥土、种子、幼苗和成熟的植物,感受自然的奇妙。并结合当下时节,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了种植蔬菜的活动。
1.蔬菜怎样种?
可是蔬菜怎么种呢?孩子们并没有种植的经验,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蔬菜的生长需求,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动地展示了蔬菜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阳光等基本元素。从种子发芽到变成成熟蔬菜的各个阶段,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每一种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这让他们对植物的生命周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我们要种菜啦
一天午饭后我们带领孩子们出去散步到幼儿园的小菜园,小朋友们好奇地东张西望,突然程程指着田地问:“老师,这田里面长的是什么呀?”“这是萝卜哦!因为我们重新规划了田地,原先这些萝卜是大班的哥哥姐姐种的。”孩子们听后兴奋不已,纷纷想要看看那鲜嫩的萝卜是怎样长出来的。在征得哥哥姐姐的同意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动手,有的用手轻轻挖,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拔萝卜。每当有小朋友成功拔出一根萝卜,大家都发出一阵欢呼声,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拔完萝卜后,小朋友们兴奋地讨论着接下来可以种什么。老师提议:“我们可以选择适合春天生长的蔬菜,让小菜园继续充满生机。”
小朋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种西瓜、西红柿、土豆、西蓝花、萝卜、青菜等。结合季节性原则我们给幼儿科普了春季可以种什么?为什么?在老师的科普下最终我班选择种苋菜、香菜、青菜等。
3.了种植前需要哪些准备?
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完成了这次问题,经过亲子的调查统计,我们发现幼儿反馈回来的内容上都是为种植前期需要的准备:
3.给菜地取名字
菜地叫什么名字呢?又一波讨论开始了……大家在讨论后,决定给菜地起个有趣的名字。小朋友们纷纷出主意,提出了很多好玩的名字。有人说:“我们可以叫它‘快乐的小菜园’!”另外一个小朋友说:“叫‘蔬菜幼儿园’吧,听起来更好玩!”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最终一致决定将这个菜地命名为“我的小菜园”。于是,和老师们一起制作完班牌并插入属于自己的田地里。
4.整理菜地来播种
为了让“小菜园”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我们决定邀请会种植的家长来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翻地和播种。在奶奶的帮助下,尘尘手握锄头,努力将锄头插入地里。土壤被翻起,露出了柔软的泥土,大家开始播种啦。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在土壤上,奶奶在一旁指导,她告诉孩子们如何合理浇水和照顾植物,孩子们脸上满是专注与期待。在这个充满笑声与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小菜园”重新焕发了生机,孩子们期待着夏季的小菜园一片生机勃勃。
5.我来照顾小菜地
自从种下蔬菜后,小菜园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他们经常在菜地里驻足观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为了确保小菜园的安全和蔬菜的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定期洒水
(2)遇到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种的生菜发的芽儿会变黄?有的地方还没有发芽?
(4)解决的方法:浇水、晒太阳
课程中审议:
(
项目三:小玩家趣“食”光
1.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多吃蔬菜的原因,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蔬菜的知识,孩子们决定求助保健老师。保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解了膳食搭配的小知识,比如每天都需要吃哪些食物、需要什么营养等,哪种不能吃多了,还有的也不能吃少了,讲解了成长所需要的营养,鼓励他们多吃蔬果不挑食,营养均衡才可以让身体棒棒的。
2.好吃的蔬菜沙拉
怎样在幼儿园生活馆里让蔬菜变得更好吃呢?能不能让孩子体验蔬菜的新鲜吃法?于是在老师和孩子的讨论中蔬菜沙拉“顺势而生”,不仅能品尝到蔬菜的原汁原味,还能在撕、切、拌中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材料准备齐全啦,看看我们大显身手吧!
第一步:洗菜
第二步:切菜
第三步:搅拌、装盘
第四步:美味一刻
3.我们光盘行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告诉我们,每种蔬菜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还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让我们长得更高、眼睛也更明亮,让我们每天坚持光盘行动,成为“光盘小达人”吧!
项目四:小玩家趣玩蔬菜
(1)蔬菜的沉与浮
在一次不经意的洗菜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盆水中,番茄、土豆、茄子、胡萝卜这些蔬菜有的会浮在水面,而有的则沉入水底呢?这一现象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基于这个问题设计了一项活动,名为《蔬菜的沉与浮》。在这个科学小实验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运用观察、猜想与实验证据的方法,来探究这些蔬菜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不同的行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不仅能得到答案,还能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2)蔬菜拓印画
蔬菜宝贝们,轻轻地蘸上五彩斑斓的颜料,就像给它们穿上新衣服一样,在纸上轻轻一按,哇!一个独一无二的蔬菜印记就出现了,我们再画上眼睛、鼻子,可爱的蔬菜小精灵出现啦!
(3)蔬菜大变身
项目评价:
一、幼儿评价
在参与“蔬菜小玩家的行走之旅”课程后,幼儿们表现出了显著的兴趣和积极性。本次课程的设计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得乐在其中,积极参与各项环节。
知识的提升:许多孩子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流利地说出不同类型的蔬菜及其特点,如小宇能够细致地描述什么是“黄瓜”和“胡萝卜”,并分享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孩子们不仅会认出蔬菜,还能说出他们的食用价值,恒恒就提到菠菜“有很多铁,可以让我们更健康”。这种知识的获得让孩子们显得开心而自豪,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求知欲。
动手能力:在“蔬菜小种植”活动中,孩子们亲手种植蔬菜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许多孩子在浇水、手捏土壤等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力,学会了如何小心地对待生命。
情感与社交:通过团队合作,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谊。许多小朋友在活动中乐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相互鼓励,展现出好奇心和互助精神。
幼儿互评:
二、家长评价
在家长的反馈中,大家对“蔬菜小玩家的行走之旅”课程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对蔬菜产生了新的兴趣,也在饮食习惯上有所变化。
晨晨妈妈:孩子在课后主动提出要尝试更多的蔬菜,甚至要求参与厨房制作。然然妈妈“然然最近总是问我关于蔬菜的问题,还主动跟我一起去市场买菜,积极试吃新鲜蔬菜。”这表明课程成功激发了孩子的自发学习热情。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逐渐改变了挑食的习惯。例如,琪琪的妈妈提到:“之前她对西红柿没兴趣,但自从参与了这个课程后,她主动要求我做西红柿炒鸡蛋,甚至说自己想种一些蔬菜。”这样的变化显示出课程在塑造孩子健康饮食观方面的正面效应。
三、老师评价
作为课程的组织者,我们在活动组织过程中观察和总结中同样获得了深刻的反思与体悟,使我们对未来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课程结构的有效性: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有效地结合了幼儿的兴趣与生理发展特点,营造了丰富的学习环境。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感,使得课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经验的共享和情感的交流。通过观察孩子们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我们认识到良好的课程结构与幼儿的主动性有直接关系。
教师引导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明白了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有效的提问与鼓励,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合作活动中,我尝试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同时适时给予引导,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参与感。
改进的方向:在总结课程的反馈时,我们意识到仍有提升的空间。例如,有些环节的时间安排可以更灵活,特别是在孩子们积极讨论和创作时,教师需要给予更充分的时间支持,让他们的表达与探索更加全面。此外,可以考虑为每个小组设定明确的任务,增强合作的结构性,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通过幼儿、家长和老师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课程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未来,我将继续优化课程设计,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力求让每位孩子在互动和探索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项目后审议:
(76)
项目总结:
在为期一个月的“蔬菜小玩家的行走之旅”课程期间,我们围绕蔬菜的世界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从不同维度的探讨与实践,孩子们不仅在知识方面得到提升,更在情感、社交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收获颇丰。整体而言,本次课程开展得非常顺利,既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课程的主题设计紧扣幼儿的兴趣点,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通过观察与讨论,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自然界中的蔬菜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他们在“蔬菜的奇妙世界”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想法,展示出对于新知识的渴望。活动的参与度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对蔬菜颜色和形状的认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有效性。
其次,动手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获得了欢笑与成就感。在“蔬菜小种植”活动中,孩子们亲手种植的每一个小种子都蕴含着他们的期待与梦想。在成功浇水、观察生长的过程中,孩童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这种经验不仅让他们对植物生长有了基础的认知,更让他们懂得了耐心和细心的价值。
孩子们在制作蔬菜沙拉的过程中,重新认识了各类蔬菜的特点、颜色和味道。所有参与的孩子都表现出对不同蔬菜的兴趣和热情,制作蔬菜沙拉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锻炼了切、洗、搅拌等生活技巧。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习了如何安全地使用简单的儿童刀具切蔬菜,同时掌握了如何将不同的蔬菜进行和谐搭配。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提升,动手技能更是得到了实质性的锻炼。
在家长的反馈中,许多家长表示孩子们在课程结束后,对蔬菜的兴趣显著提升,主动尝试食用新鲜蔬菜,展示出健康饮食的意识。同时,家长们注意到孩子们在与家人和朋友互动时更加乐于表达,体现出更好的社交能力。这些变化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传播,也反映了课堂活动对孩子心理、情感的积极影响。
不过,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部分孩子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有所差异,这提示我需要更多关注相对内向的孩子,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发声并感受到被重视。其次,在植物生长的知识传递上,我们应该更加细致和生动,帮助孩子们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耐心与期待。
“蔬菜小玩家的行走之旅”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学习,孩子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丰富的成长。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旨在为幼儿创造更多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学习,快乐成长。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