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洞之缘起
《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洞洞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洞洞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抠洞洞,也喜欢钻各种各样的洞……我们顺应孩子对洞洞的探索兴趣开展活动,引导孩子在找洞洞、变洞洞、玩洞洞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洞”的多样性、趣味性。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探究能力和扩散思维的能力。
户外活动中无意发现“洞洞”里几只彩色的球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慢慢地,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三个孩子……一群孩子围在一起研究洞洞里的秘密。
“快来看,这里面有恐龙蛋。”
“一、二、三,有三只呢。”
“我看到里面还有一些叶子。”
“这是海洋球,咦,海洋球怎么会掉到洞里呢?”
“你们看,那边也有洞,球会不会滚到那边去?”
“我们可不可以将球拿出来来呢?”
“洞太小了,我们的手不能伸进去,要是伸进去拿球容易出不来。”
“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有的洞洞可危险了,里面住着可怕的动物。”
“我也看过,有的洞大,有的洞小。”……
遵循孩子的想法,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设计了课程目标:
1.发现和寻找身边各种“洞洞”,知道其与人们生活关系,学会主动躲避危险的洞。
2.认识身体上的“洞洞”,知道它们的作用及保护的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3.尝试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测量洞的大小、深浅等。
4.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孩子在原有的经验上得到进一步拓展,我们梳理并设计了课程网络图。
课程思考: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得直接的体验。其实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集体活动上的,更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不放过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抓住一切可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契机,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所以我们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开始了对洞的研究和探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