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幼儿天地>中1班>详细内容

中1班

【小主人行走课程】不负秋光 “榴”住美好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10-15 15:06:35 浏览次数: 【字体:

天气渐凉
风悄悄给树叶染上了颜色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
石榴一红,热闹纷纷
秋天的故事便开始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育于无声处育人,要求我们教师时刻保持对幼儿生活、游戏中偶发事件的课程敏感性。在捕捉一日活动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中,以幼儿的兴趣基础为起点,以幼儿的自主探究为轴心,以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归宿,立足指南嫁接观察与多元课程载体,像一棵树摇动另起一棵树般支持每一个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的成长。

课程缘起:

秋天丰富而多彩,它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充满喜悦的季节,是个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的季节。早晨孩子们来园时,发现自然角里的大石榴,于是引发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哇,快看!这里有石榴!”

“真的!我吃过石榴,可好吃了!”

“石榴汁还会在嘴巴里面爆炸呢!”

0c92ffedcf484d0f8aa1c9ebacb6aab4.jpg

“石榴就像宝石一样,可好看了!”

“明天我也要带石榴来幼儿园。”

9c9e2af38fe04d78a647613caeadf681.jpg

课程背景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幼儿园的自然角迎来了一颗引人注目的石榴。这颗石榴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更成为了我们开展石榴班本课程的灵感之源。在孩子们对石榴的热烈讨论与憧憬中,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引领孩子们走进石榴的世界,探索其生长奥秘,品味其独特魅力,共同开启一段关于石榴的奇妙学习之旅。

课程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分析与思考中了解石榴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如剥石榴皮、取石榴籽等精细动作。

3. 在玩一玩、做一做的探索过程中用语言、游戏、美术等多种方式表达关于石榴的新发现。

4. 喜欢参与对石榴的探索活动,培养自主、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课程前审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应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的课程充分融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通过“趣查石榴”的科学探索激发好奇心,“趣比石榴”的语言表达锻炼描述能力和数学能力,“趣剥石榴”的健康实践提升动手能力,“趣尝石榴”的文化体验增进生活认知,“趣染石榴”的艺术创作探索色彩美感,以及“趣绘石榴”、“趣逃石榴”的想象绘画激发艺术潜能,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元、趣味横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2f41f24f2daf46c193dd406a63bc1443.jpg

课程预设网络图:

282096b6ceac47d8a95915184a2d8128.jpg

课程实施:

趣查石榴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石榴的小知识,孩子们开始了对石榴的观察和探秘之旅:“我家旁边有石榴树,我看到树上的石榴都是红色的。”

“石榴和苹果一样,都是圆形的。”

“石榴上面有一个肚脐眼,肚脐眼里面有点脏。”

“石榴的头顶上有尖尖的三角形,像冰公主的皇冠。”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们一起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第二天,大家将自己的调查表带来幼儿园分享交流,通过调查,孩子们对石榴有了更深地了解:石榴长在树上,表皮的颜色一般先是青色,接着是黄色,最后变成红色,可食用的部分是石榴籽,味道是甜甜的,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除了吃还能入药,预防疾病。

3dbaf71ca52d427196581456630f21ac.jpg

孩子们也知道了石榴开花结果的季节、石榴花和石榴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石榴的种类,大家还画出了石榴的生长发育图:

515f0b4464ef464bb6f8ae9b3daa07f4.jpg

教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4岁儿童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对石榴外形的自发观察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良好契机,在观察、调查、分享、记录中,幼儿脑海中会不断建构和归纳对于石榴的完整经验,幼儿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

二、趣比石榴

“我摘到了一个石榴,红红的。”

“我也摘到一个,我的石榴很大!”

“我的石榴也很大。”

“你们两个的石榴没有我摘的大,我的最大!”

“老师,他们都说自己的石榴是最大的,可是到底哪个最大呢?” 

教师:“怎样可以知道哪一个石榴是最大的呢?”

“用眼睛观察一下,就可以知道石榴的大小了。”

“放在手里比一比,哪一个石榴重,哪一个就是最大的。” 

“用秤称一下就知道啦!”

为了让幼儿直观了解“石榴大王”诞生记,我们先给石榴写上名字。

写上名字后,孩子们开始对石榴进行称重、记录,待会儿比一比谁是“石榴大王”。

f8a02708dda144d58933b9630b4a5742.jpg

“石榴大王”诞生啦,是我们的洋洋小朋友的石榴,重量为718.5g。

c20f125fc0214da5bbf82b43d21ded9b.jpg

教师的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石榴称重活动中,幼儿利用大自然馈赠的果实亲身体验在自然中学习、在行动中学习的乐趣。

趣剥石榴

“嘿!小朋友们,你们会剥石榴吗?”

“我妈妈都是从石榴花这里剥开的。”

“直接用手剥就可以啦。”

“还可以用刀把石榴切开。”

孩子们把石榴宝宝们清洗干净,在老师的帮助下,先在石榴屁股上先开一个口子,用力一掰,石榴就被分成了几瓣儿,这样剥石榴可就轻松多了!在剥石榴的过程中发现,原来石榴皮有两层,一层米白色的薄膜包裹着粒粒石榴,外层的石榴皮厚实有斑点,开口处有三瓣尖尖。圆圆的石榴剥开后,里面是一粒粒红红的、甜甜的带籽石榴。

00a8b44c393f4b9db1d050cef87a6371.jpg


    要想石榴剥的快,那也是需要“技术”的。在孩子们的一致要求下,我们举办了剥石榴大赛。整个教室的氛围都变得甜蜜而紧张,孩子们争分夺秒,个个剥的都很快。

教师的话:

幼儿亲身实践动手剥石榴,体验剥石榴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剥石榴的过程也是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从中幼儿了解到与同伴相互合作,石榴可以剥的更快更好,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与美好。

趣逃石榴

  “涵涵,有一颗石榴籽,在你的脚下。”
  大家纷纷低下头来找掉在地上的这颗石榴籽。
  “也许它不想被我们吃掉,所以它逃跑了。”
  “它要逃到哪里去?”
  “也许它会逃到小河边,然后……这是我最新故事,我要把它画下来,待会儿再讲给你们听……。”

cf476a59f45b46229e0d246c1dd9ff02.jpg


   于是《石榴逃生记》故事创编开始了……。

cca9b86a9f204fea9bc0ef59c35b8b4c.jpg

教师的话:

创编故事是幼儿语言发展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孩子从听到说、到完整表达需要老师的用心支持,让幼儿有话说、有机会说。

活动中我们注重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引导。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看着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石榴逃生记”绘画作品,我们深感孩子们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

课程中审议:

    幼儿园课程中期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课程问题得以解决、课程决策得以形成的过程。

02cb9cf8e1234c4091797f50278fa116.jpg

趣尝石榴

剥完石榴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自己剥出的石榴籽。他们咬着石榴籽,感受着那酸甜可口的味道,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剥出来的石榴怎么办呢?孩子们看着一颗颗石榴籽,决定榨汁、品尝。孩子们把石榴籽装进榨汁机里面,见证石榴籽变成石榴汁的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

3c09ae20e0f54b89aaaa41b486899364.jpg

孩子们还尝试了用小手按压石榴籽,发现手动按压的石榴汁,味道尝起来甜甜的,就是速度有点慢。电动榨汁的石榴汁是粉色的,里面有种子,口感不好,需要过滤。

583437d5dd0d4146ad11294af9a50f55.jpg

孩子们还进行了爱的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感受这丰收的喜悦:

“我想把甜甜的石榴分享给老师。”

“把石榴分享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这样他们就不会想爸爸妈妈了。”

“我想分享给保安叔叔,他们保护我们辛苦了。”

b35100deca304636956760cb070d2c40.jpg

教师的话:

身临其境、触手可及是最好的教育。一场调动了孩子们所有感官的石榴味蕾之旅,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馈赠的果实,收获了惊喜、自主和感恩。当孩子们在讨论石榴怎么分时,老师感动于孩子们不只考虑到自己,更是考虑到身边的其他人,友善始于幼年,友爱源于童心,这正是幼儿心中有爱的表现。

趣染石榴

“老师,剥完石榴我的手上黄黄的。”

“我的手上也是,用湿巾擦一下,湿巾上也是黄色的。”

“为什么是黄色呢?石榴汁明明是红色的呀?”

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将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将问题统计:

b9fe773b7be748768dadd93692904549.png

探究一:石榴什么部位可以染色?

孩子们通过调查知道了石榴可以染色的部位:石榴皮、子房隔膜、石榴种子。通过投票,孩子们发现石榴皮可是非常好的草木染材料呢,于是大家决定用石榴种子进行榨汁后浸泡进行扎染。

7635e4c06a4d45628915c3d105661e3e.jpg

探究二:扎染布里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孩子们一起了解制作扎染的步骤,发现制作扎染一共要进行扎结-固色-浸泡染色-冲洗-晾晒五个步骤。

6e549aa864d248038cee47f1e9abe42c.jpg

探究三:怎么让布有不一样的花纹?

不同的纹样,可以通过不同的折法,绑法,夹法去实践,扎染的妙处之一在于出来的结果非常意外,不是每一个都能预期到结果。

方法一:皮筋套在手上,捏住布套过去。

方法二:将布对折,并用夹子夹住。

3b14dffd27ca4a86a5c121239dd20d6f.jpg

根据前期调查与实践,孩子们进行石榴扎染。经过一夜的浸泡,小朋友们急切的想要看到自己的作品。他们将方巾一一取出,挂起晾晒,满心期待着成品的亮相。仿佛连太阳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不一会儿便将方巾晒干了。

83236a98a9bb496386423d061150c3e8.jpg

色彩在一块小小的布上尽情绽放,孩子们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体验到扎染的神奇魅力。一幅幅漂亮的石榴扎染映入眼帘,颇有一番水墨画的意蕴。

教师的话:

扎染之美,在于随心所欲和不可复制,在皮筋被解开之前,谁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色彩和图案,如同我们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石榴皮扎染”是既新鲜又古老的扎染方式,扎染有着约1500年的历史,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我们将石榴皮进行晾晒、熬煮后就形成了“石榴皮扎染”的重要原材料。一条手帕、几根皮筋,还有熬制好的特殊“染料”,这是孩子们的心灵与大自然的碰撞,他们通过缠绕、折叠、扭曲等不同手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感受扎染的神奇魅力。

趣绘石榴

粘土石榴

“石榴是红色的”,“石榴中的石榴籽是红色的”,“石榴上面长着一顶小王冠”……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眼中的石榴,我们用粘土来做石榴吧!

ff04508e5e26462f922cb58618023655.jpg

水彩石榴

准备好了颜料,气泡膜,卡纸后在孩子们的几笔勾勒间,石榴已经初具模样,红彤彤的石榴,像一只只小灯笼,让人看了很想尝一尝,画的栩栩如生,原来这就是孩子们眼中的石榴啊!

090377089bce43c5a37fbe5f23e952f7.jpg

点画石榴

石榴籽像一粒粒的红宝石,那我们就用手指来点一点石榴籽吧!小手轻轻地在红色颜料中蘸了蘸,随后,手指便如同魔法师手中的魔杖,在纸面上跳跃起来,一下下地点出了石榴籽的模样。

3547b9e4d5e048d3a70f7896dcd7ff79.jpg

教师的话: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孩子们在用丰富的材料进行创意绘画时,也能再次回忆此次活动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收获。

课程评价

1. 幼儿评价

aa088546681245adbb561c083b13aa2a.jpg

    自我评价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2. 家长评价

9d69f1aaf7be42e4adccd68eba413b04.png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资源与合作伙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多方位观察,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显微镜”作用,以此保障课程的过程性质量。

3. 教师评价

58194b3e267b42ffabf0f5b060815b6d.jpg


    科学有效地评价幼儿,是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幼儿园教育适宜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将评价幼儿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指出幼儿园教师应能“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并“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课程反思
  1.抓住季节特色,激发探索兴趣
    我们充分利用秋季这一石榴成熟的季节,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多元感知、实际操作等方式探索石榴的秘密。孩子们通过趣查石榴、趣比石榴、趣剥石榴、趣榨石榴、趣尝石榴、趣染石榴、趣绘石榴等活动,感受果实的特征,感受与石榴一起游戏的乐趣,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感知等多方面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充分感受“跟随幼儿”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孩子的问题出发,挖掘、整合、利用丰富的自然及教育资源,逐步开展一系列的班本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学、在行动中学的乐趣,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幸福!
    2.尊重幼儿主体,引导主动探究
    在“小主人行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鼓励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和工具,如放大镜、画笔、纸张等,让他们自主观察、记录和表达自己对石榴的认识和感受。同时,我们还通过提问、讨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支持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除了实物石榴外,我们还准备了相关的图书、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及绘画、手工等创作材料。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