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幼儿天地>中1班>详细内容

中1班

【班本课程】扇之趣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2-07-03 10:55:53 浏览次数: 【字体:

炎热的夏天逐步向我们走来了,孩子们对夏天的一切活动开始感兴趣,甚至感到很新奇。当说起夏天,孩子们感触最多的还是衣服的变化,天气的变化这不,午饭后,孩子们在活动室的走廊小憩时谈论着:

今天好热啊,我明天穿裙子。

我今天穿了短袖,还是觉得热。

可以折个扇子扇凉风。

是的,我以前也折过扇子,就是太小了,扇起来风不是很大。

那就用大点的纸折呗。

看,上面挂的那个红扇子,好大哦,扇起来风一定会很大。

扇子打开好漂亮,可以扇风,还可以打扮我们的教室。

我还见过其他形状的扇子呢。

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挂了几把扇子。

1、2、3……

8d55e7719c5241edaa6930173ad3242a.jpg

就这样,几个孩子围绕扇子展开的话题引起了不少孩子的关注,于是我们商讨决定从幼儿感兴趣并简单明了的一项具体实物扇子出发点,设计了课程网络图,和孩子一起与扇子开始了结缘之旅

398fa7bc1ef54ef9969e17de56d66e0b.jpg  

自古以来,中国的扇子就带着艺术品的风韵,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扇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用品,也是装饰品。它以物美价廉、方便实用、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此,我们预设了此次活动的目标:

1.了解扇子的形状、颜色、种类,知道扇子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感受中国传统的扇子文化。

2.了解关于扇子的故事,能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情节。

3.幼儿通过大胆想象,设计、制作不同的扇子,并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在实践中探究的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课程思考:

《纲要》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方面,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让孩子们体验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对扇子有着特殊的情节,中国扇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基于此,开展此次《扇之趣》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系列活动,幼儿在了解扇子、制作扇子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知扇

1.问题大搜集

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那么,关于扇子的秘密,孩子们知道多少?他们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扇子呢?”

“扇子除了扇风,还可以干什么呢?”

“老师,除了有圆形的扇子,还有没有别的形状呢?”

“扇子的种类有很多吗?”……

孩子们的好奇层出不穷。因此,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满足小朋友们对于问题的解答,我们用调查表来解决。此次调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9a2fc1948ef64842b1e28209ac06b2fc.jpg

2.扇子知多少   

除了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认识了不同的小扇子。在集体活动中我们也一起讨论了扇子

扇子的起源:扇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

扇子的形状: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扇形等

扇子的种类:蒲葵扇:可以用来驱蚊、扇风。团扇:用做拍照时的道具、古时候的女子用来遮羞。折扇:可用于跳舞时的道具。广告扇:可用做品牌形象的推广……  

e944580776284a2ca3c4a181ac409ecf.jpg

原来一把把小扇子还有不同形状的还有不同的用处,真是太神奇了。

3.扇子小故事

我知道有一个很厉害的和尚,名字叫济公,他手里一直拿着一把破蒲扇,扇子是他的治病工具呢!

三国时期,有一位叫诸葛亮的先生,拿着的扇子名叫白羽扇。

我知道在西游记里有一位漂亮的铁扇公主,她有一把绿色的芭蕉扇,这把扇子可以变大变小,还能把人一下子扇到十万八千里远。

老师的话:《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为此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请孩子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扇子的信息,将收集到的信息带到幼儿园来分享。同时我们帮助孩子共享信息内容,提高幼儿对于扇子的认识。

探扇

1.观察扇子

前期,孩子们通过调查了解了扇子的种类及用途,于是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扇子,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交流起来……

看一看

扇子的形状五花八门,图案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扇子可以打开合拢,有的扇子还有长长的流苏,特别漂亮……

“我们扇子的形状一样,图案不一样。”

“这是跳舞的扇子,好漂亮啊!”

“你这是广告扇,上面有好多字。”

“这是纸做的扇子,打开时要轻一点。”

“我的扇子下面还有流苏呢!”......

7564fc1cbc4b48c5bf03c7c79fd9687f.jpg

说一说

在交流过程中,有孩子向我提出了疑问。

“老师,为什么他的扇子这么硬?”

“老师,他的扇子为什么可以折起来?”

“他的折扇为什么合不起来?”

“为什么他的扇子扇起来这么凉快?”

老师利用视频动画向孩子们介绍了不同材质的扇子以及它们的作用。

分一分

扇子太多太乱怎么办?

“可以把他们挂起来。”

“可以把它们贴到墙上。”

“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类呀!”

分类?怎么分类?        

基于前期的经验幼儿开动脑筋想出了可以根据他们的材质、形状、软硬等进行分类。

老师的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让幼儿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提升。通过观察幼儿对扇子有了初步了解;再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讨论让幼儿进一步认识不同扇子的外形、用途、材质等特点。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基本的类比方法和根据物体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的方法。

2.风力大比拼

户外活动回来后,涵涵和彤彤拿了一把扇子扇了起来,“好舒服呀!老师,扇子为什么有风呢?”“你扇的风好像比我的大。”带着孩子们疑问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经过查找资料,我们了解到: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扇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空气经过的时候,扇叶一边的空气走直线,而另一边的空气随着叶片走的斜线,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走斜线边的空气流速必然比走直线的空气流速快,从而造成两边空气压强不同。走直线的空气会源源不断的流向走斜边空气那边,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地样子,我们再次进行探索

扇子扇风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关呢?孩子们决定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的答案。

实验一:到底哪种扇子风更大?

通过实验一我们知道了:

不同材质做的扇子都可以扇出风来,用一样大的力量扇扇子,蒲扇的风力最大,舞蹈扇风力最小。

ff3c0afd51e143ec8c3776e3a69968dc.jpg

实验二:猜猜大扇子风力大还是小扇子风力大?

通过实验二我们知道了:

同一种材质的扇子,用一样的力量去扇扇子,大扇子的风力比小扇子的风力更大。     b1d6683edbb14f92a2d048fe099ebeda.jpg

实验三:力量大风力就大吗?

通过实验三我们知道了:

同一把扇子,扇扇子的力量大风力就更大。

老师的话:

大家利用多感官接触扇子后,对于扇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了解,所以孩子们产生了进一步的探索欲,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法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孩子们的经验在不断的积累、深化,作为教师应满足幼儿的需求,并且为他们的感知、操作提供物质基础。

说扇

1.三借芭蕉扇

阅读区:

幼儿:这个书上有扇子,还有孙悟空。

幼儿:这是什么故事呀?

幼儿:孙悟空肯定在打妖怪。

幼儿:我好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我们找老师讲给我们听吧!......

《孙悟空打妖怪》是我们孩子很熟悉的手指儿歌,因为有之前的经验支持,孩子们对于孙悟空并不陌生,对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他们还通过播报的形式将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孩子们听后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eba0f4cb0288474c8794d80ed5e6c899.jpg

幼儿:铁扇公主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不借扇子给孙悟空。

幼儿:她有点狡猾,还用假扇子骗悟空。

幼儿:孙悟空已经向她道歉,也让她砍过三剑,还磕了头,她也没有借扇子。

幼儿:芭蕉扇是一样平平无奇的物品,但是铁扇公主的却是一把怪扇,所以孙悟空问她借扇子。

幼儿:扇子可以变大,还可以灭火!

借物礼仪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借物品呢?根据故事我们引出了关于借物的礼仪,孩子们自己表演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借物礼仪。

2.童言稚语说扇子

夏日的中午,当我随手拿起前段时间孩子们带来的扇子,扇一阵凉风,与孩子共享时说:“小扇子,真美丽,五颜六色形各异,能扇风,能遮阳,夏天需要它帮忙。”至此,孩子们开心地笑声引来了其他的同伴,大家也拿起扇子一边扇一边说,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扇子的儿歌还有好多呢!下次我们一起学一学吧。”“好呀好呀”“户外活动热的时候可以边扇扇子边学儿歌。”“午饭后也可以学一学,说一说的。”就这样,我们根据孩子的意愿利用闲暇时光学了几首扇子的儿歌。

郎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发展能,还能丰富幼儿的词汇。我们还结合幼儿的需求开展了儿歌大比拼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比赛中,小选手个个毫不胆怯声音响亮、表情丰富,不仅能大胆地讲述,还能配上肢体动作,自信又大方。

制扇

1.“扇”之初创想

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经过前期孩子们对扇子的探索和发现,看到各式各样的扇子,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也想自己设计一把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扇子!

折扇:通过边对边、角对角、折压、拉、粘等精细动作,孩子们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掌握了技巧,越折越快。一把把小扇子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扇子,替自己和小伙伴扇起风来。

60c14128035243269188c9b6bcb90e58.jpg

扇面DIY:扇子的形状有扇形、圆形......不同形状的扇子,扇面上的图案花纹也有讲究,非常漂亮。孩子们拿起小画笔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扇面,一起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亲手DIY的漂亮手工呀!

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知道了坚硬、厚实的材料更适合用来做扇子;而薄薄、软软的材料容易折断。在制作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每个孩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利用自制工具(扇子)给自己降温。

2.制作折扇

一次饭后,孩子们用纸折了一把扇子玩起了扇子游戏。纸扇子幼儿的使用下,一会儿就变得软的,有幼儿提出了疑问:

涵涵:我们折的纸扇怎么跟我们带的扇子怎么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

彤彤:我们折的扇子怎么变得软软的。

熙熙:我们的扇子怎么没有棒子。

我们的发现:通过查阅资料,幼儿认识到了折扇是由扇骨、扇面组成的,有了扇骨的支撑扇子才能更加的坚固,使用时才能更加的上手、方便。

那什么材料适合制作扇骨呢?我们决定一起来找一找,在寻找材料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美工区里现有的材料,用吸管和冰棍棒进行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淘汰了吸管,选择用冰棍棒作为扇骨的材料;他们还发现如果在扇骨上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折扇会更上手好拿,更容易使力。

在用冰棍棒改良制作完成纸扇后,幼儿发现自己的纸扇没有办法像折扇一样进行折叠,新的问题产生了?……

为什么我们做的扇子不能像折扇一样折叠?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折扇的连接方式和我们的不一样。”“折扇是有扇骨、扇钉连接而成的。”

“为什么我们的冰棍棒不能像折扇的扇骨一样相互连接?”“折扇的扇骨特别薄。”“我们的冰棍棒太厚了,不好打孔。”“那折扇的扇骨是用什么做的?”

带着这些疑问,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了扇骨大调查,通过一些视频和图片的观摩幼儿也了解到了扇骨的制作过程。

3afe7767a3da42bab849ec41d773f168.jpg

老师的话: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知道了坚硬、厚实的材料更适合用来做扇子,而薄薄的、软软的材料容易弯折,风力也更小。孩子们从问题出发,讨论探索实践与分享,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收获。

玩扇

1.功夫扇

一天中午,孩子们在听《中国功夫》音乐时,他们被这歌曲中的MV中的各类武术招式深深地吸引住,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模仿着里面武术动作,还时不时地发出感叹!         他们的动作很稳,很霸气,歌曲也很好听,我也想学。

“看他们拿的是扇子。”

我们班有扇子,我们是不也可以练功夫扇。

我看过功夫扇表演,很精彩的。

根据幼儿兴趣,功夫扇就此产生了!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功夫扇视频、模仿同伴带来的功夫扇动作,慢慢他们学会了很多功夫扇的动作。18)

游戏《马步推手》经过“功夫扇”的铺垫,那段时间里孩子们津津乐道,在模仿武术动作过程中,孩子们有了很多新想法。“我们玩推手游戏吧!”孩子们两两相对扎着马步玩推手游戏这个游戏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教师思考我们不仅感叹孩子们拥有改变的能力。看到趣味武术成为他们所期待、所喜爱的样子,作为老师的我是非常欣喜的。在孩子们努力实现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也正在发生。我们跟随着孩子的脚步也看到他们在能力水平上的无限创想。

2.扇子游戏

在深入了解扇子的特征功能后,我们对扇子有了经验的拓展。晨间锻炼时,孩子们拿起了扇子,在那儿玩了起来......有的把扇子顶在头上,有的捧着扇子运送玩具,有的拿着扇子扇地上的树叶,好不热闹。于是我们以此为契机。随机生成了扇子游戏!

运粮小分队:小小扇子本领可真大呀,让我们把“粮食”运到指定位置上去吧!e141233b5e344189acb768a076c0b7b3.jpg

游戏规则:头顶扇子,两手抓住扇边,不要让扇子上的粮食掉到地上,率先到达终点即是完成运送。

扇子扇扇扇:小小扇子,威力满满!孩子们用扇子把纸杯扇到指定位置,率先完成的小朋友胜利。

dcf1a094d7f340cda121919afa9570ca.jpg

在这个班本《扇趣》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作为教师要理解幼儿,鼓励、支持幼儿积极的去探索表达,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为幼儿搭建学习平台,在活动中给予幼儿自主的空间以及充足的时间,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同伴协商、合作,自主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及目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