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 “薯”于我们的故事
《纲要》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 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课程缘起
时值金秋,正是红薯(也称番薯、地瓜)成熟的季节。在一次下午点心的时候,香喷喷的番薯粥出现在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们对红薯充满了好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
可可说:“我在家里见过红薯,妈妈也给我做过红薯粥。”
辰辰说:“我在我奶奶家的田里见过红薯。”
乐乐说:“我喜欢吃烤红薯,它甜甜的。”
唐唐说:“我在超市里还见过紫色的番薯。”
秋天的番薯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于是中2班的小朋友与番薯展开了一场完美的邂逅......
课程审议:
基于幼儿当下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进行了班内的课程审议,形成了初步的课程网络图。
课程目标:
1.认识红薯,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感官,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红薯的特征和功能。
2.了解食用红薯的好处,在挖红薯、蒸红薯、做红薯美食等过程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快感。
3.体验合作劳动及品尝劳动成果的乐趣,萌发热爱劳动和热爱人民的情感。
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番薯,我想认识你
《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园在接触自然、生活中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
自由活动时,几个孩子在讨论什么?
晨晨:“我告诉你们,番薯就是红薯!”
可可:“不是不是,番薯是白色的,红薯是红色的!”
芸芸:“是吗?可是我吃的红薯是黄色的!”
睿睿:“我知道红薯的皮是红色的!”
......
番薯就是红薯吗?它们种在哪里?为什么番薯的瓤有不同的颜色?孩子们的脑袋里有很多的疑问,于是,我们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查阅资料,开展番薯大调查。
调查结果:
美雯:“其实,红薯就是番薯,只是它们的名字不一样!”
乐乐:“番薯还有其他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还有紫色的呢!”
艺艺:“我知道了番薯是长在土里面的!
可可:“我觉得番薯的叶子很好看,好像五角星!”
柔柔:“番薯外面的皮和里面的果肉它们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辰辰:“我还看到番薯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很大,长长的,圆圆的!
......
不同的番薯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红心番薯:较甜,含糖量高,蒸着吃烤着吃都非常的不错!
黄心番薯:较糯,含胡萝卜素最多,对保护视力更有益处!
白心番薯:淀粉较多,口感较淡,胖胖的小朋友可以多吃哦!
紫心番薯: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花青素,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延缓衰老!
通过家长和小朋友的调查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红薯的种类、种植和收获季节以及番薯的营养价值。知道了红薯又叫番薯,地下部分叫做根块,有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型,我们平时吃的就是它的根块,它属于粗粮,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可以多多食用哦!
探秘番薯藤
童真的孩子,自然的灵性,为了引领他们走进自然,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接触农作物,感受回归自然的的喜悦和乐趣。中2班开展了一系列探究番薯的活动。
认识番薯藤
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通过观看图片、网上搜寻资料等方式,获取了有关红薯藤的相关知识经验。
观察番薯藤
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番薯藤的小知识,于是我们来到了班级里面的自然角去看一看,摸一摸番薯藤和叶子。小朋友们好奇极了,纷纷讨论了起来:
宝贝说:这个番薯叶是爱心的形状哎
宝贝说:番薯的藤蔓好长呀
宝贝说:我还发现了星星形状的叶子
趣玩番薯藤
孩子们通过小小的番薯叶了解大自然的美,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孩子们探索了许多红薯藤不同的玩法。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大自然是第一本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从幼儿亲近大自然的需要出发,让大自然的馈赠不断充实孩子的童年,不仅让孩子们丰富了知识,体验了生活,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那份久违的童趣和天真。
发现番薯
基于孩子们对番薯有了初步的认识,结合大家对番薯的兴趣,今天我们与孩子一起欣赏有趣的绘本《大大的,大大的红薯》。
这是一本好玩又非常有趣的图画书,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守望着孩童世界的美梦。它描绘了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想象着拔红薯、做大餐、吃红薯,最后还放屁上天的画面,让孩子们看了乐不可支。
寻找身边的番薯
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身边番薯的身影。
我在我家田里面找到了番薯,上面长满了长长的、绿绿的藤。
我家的番薯已经挖出来了,好多好多。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找到了番薯。
我们家也挖出了好多的番薯。
我找到了一个特别大的番薯。
发现番薯小芽
孩子们把家里的番薯带来了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其中一个番薯发了芽,这一现象吸引了班里所有小朋友的关注。
这个番薯上面怎么了?
番薯像长了小芽,怎么长出来的呢?
番薯为什么会发芽呢?
我们把它种起来吧,它们就能长得很大很大。
孩子们想法真不错!为了让小芽芽顺利长大,孩子们把番薯们放进水里,进行水培种植,期待着它们的变化。
从发现身边的番薯到发现番薯上的小芽芽到期待以后的变化,这是自然界给予孩子们的珍贵礼物,也是孩子们心中的牵挂,就这样,我们款款步入了探究番薯之旅。
走近番薯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儿童是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孩子们在之前的红薯大调查中了解到了番薯的种类、番薯生长在哪里、番薯可以做哪些美食等小知识。并利用周末的时间跟着爸爸妈妈去寻找身边的番薯,孩子们把找到的番薯带来了班级里,有的说我挖的红薯长着小尾巴、我的番薯像个葫芦娃、我的像一只小老鼠......
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番薯是什么样子的呢?
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更深入的了解番薯,继续探索番薯的奥秘。通过多种形式来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食用部分以及的外形特征。
了解了番薯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把刚刚学到的本领,用表征的方式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找一找,看一看,玩一玩,孩子们了解到番薯的生长过程,知道番薯身上样样都是宝。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亲身参与,去感知、去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探求的种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薯你最甜”
教育源于生活,终究回归于生活。初冬时节,没有什么比一份热乎乎的红薯更治愈啦!孩子们与红薯的故事还在继续,一起来看看孩子们与红薯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早晨来园,晨晨说:“我今天吃的是红薯粥。”艺艺说:“我还吃过烤红薯,特别甜。”涵涵说:“我今天早上也是吃的红薯粥。”“红薯丸子也特别好吃。”柔柔说,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跟好朋友分享。
小朋友:老师,我们前天带了红薯来幼儿园了,就可以做红薯美食呀!
老师:当然可以了!做什么呢?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
最终我们根据班级现有的材料,决定做红薯牛奶羹。
小朋友:怎样把红薯蒸熟呢?
小朋友:我们请厨房的阿姨帮我们吧!
好主意,那我们把红薯洗干净了送给厨房阿姨吧!
红薯已经蒸熟了,那我们开始做吧!
第一步:把蒸熟的红薯去皮。
第二部:将蒸熟的红薯用勺子碾成泥。
第三步:在红薯泥上淋上牛奶。
红薯牛奶羹完成!
大自然是我们最广阔的教室,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孩子们在讨论、决定中完成了红薯牛奶羹,在制作、品尝体验中助推了其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不仅收获了大自然美味带来的快乐,还收获了和伙伴们一起合作分享的快乐!
百变番薯
《指南》:“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前期我们了解了关于番薯的小知识,还品尝了番薯做的美食“番薯牛奶羹”。我们继续来走近番薯。
孩子们前期跟爸爸妈妈寻找身边的番薯并把找到的番薯带到了幼儿园,纷纷都拿了出来各自的番薯,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
小智说:“我看到番薯上面有很多小洞洞”。
小马说:“我的番薯比你的大”。
源源说:“我的番薯像一个小老鼠”。
泽泽说:“我的番薯长长的像一条毛毛虫”。
设计造型
这么多红薯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让番薯大变身呢?孩子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一个个创意精妙绝伦用画笔画出了自己的想法。
番薯大变身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现与想象设计了好多不同的造型,将不同形态的红薯变身成为了兔子和老鼠等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应该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得孩子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想象力和创作力。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番薯的自然形状和特点,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各种动物造型,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乐不思“薯”
在探薯之旅中,孩子们在探究、创作、含作、分享中发现了番薯的很多秘密,为接下来探究埋下了爱探索的种子,今天孩子们与番薯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有什么收获呢?一起来看看。
番薯成长记
番薯是怎么长大的?番薯为什么长在地下?番薯是几月种下的?几月丰收的......带着疑惑,我们进入了探究番薯生长过程之旅。
通过视频资料,孩子们了解到,原来番薯的生长过程一般是120天左右,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从薯苗栽插,到小苗自由生长的时间是发根缓苗期;番薯茎逐渐长长,叶树增多,不定根分化形成小薯块的这段时间是分枝结薯期;之后茎叶迅速生长,地下薯块增大,叫做薯蔓同长期;茎叶逐渐衰败,薯块快速膨大,进入薯块盛长期,最后收获。
番薯种植记
了解了番薯的生长过程,关于番薯的秘密我们还想了解更多,番薯除了种在泥土里会发芽,种在水里会发芽吗?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们设计好自己的号码牌,插入自己种植的番薯瓶中。
你看,我的番薯发了小小的芽。
哇!这个水培的番薯好大啊,已经长出了好多叶子。
我们来观察观察番薯的变化,“我的长出小芽了”“
我的怎么还没有变化”
“哇,我的番薯发了好几个小芽”
我们把番薯的变化记录下来吧!
通过孩子们精心培育,水培番薯都渐渐发芽了,孩子们总会在植物角观察番薯微妙的变化。大家通过绘画表征的形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又丰富了对番薯的认识!
探秘番薯叶
从一开始的接触到后来的了解,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与番薯一起游戏,那这次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前期孩子们观察了自己的水培番薯,番薯长出了长长的根还有绿色的叶子。孩子们发现了叶子上面还有许多的线?这是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讨论了起来:
宝贝说:“叶子上面的线好像血管”。
宝贝说:“我觉得像蜘蛛网”。
宝贝说:“我觉得像一把小扇子”。
那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观看图片和番薯叶的脉络图等去寻找答案,了解了到番薯叶独特的轮廓、纹理。明白了叶子上的线叫作“叶脉”用来给叶子输送水分和营养,还有着支撑叶子的作用。
每一片叶脉都不相同,让我们用拓印的方法记录下每片番薯叶独特的纹理,给番薯叶涂上好看的颜色在纸上进行拓印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叶脉的纹理美感解读每片番薯叶上独一无二的脉络密码。
每个孩子的拓印创作都别出心裁,记录着大自然的特别之美,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真经验,既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喜爱也更进了。
快乐“薯”于我们
我们的番薯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谁是番薯王呢?小朋友们表示很疑惑。
哪一个番薯最长?
他们也想到了用尺子去测量。可是在实践的时候,发现测不出来。于是,小朋友们就去找其他的工具代替尺子。
我们用丝带测量。
我们用积木测量。
我们用小汽车测量。
借助外物给番薯测量之后,孩子们又用尺子进行了一个更为精确的测量,并为他们做上标签。找出了最长的一个番薯。
哪一个番薯最重?
我们只找出了最长的番薯,但是这样还是不能判断哪一个番薯最重呀?
我们可以用称来称,像卖菜一样。
我家有一个称,可是我不会用。
看上面的数字,数字大就说明番薯重,数字小就说明番薯轻。
在称重之前,我们给番薯编了号,并进行了猜测。
实践中……
总结:通过两两比较,利用电子秤,我们找出了最重的番薯。
老师的话:从孩子们的问题“到底谁是番薯王?”出发。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知道了除了尺子可以测量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番薯的长度。最后利用电子秤找出了最重的番薯王,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电子秤上面数字的变化,进一步地与红薯进行数字游戏,体验探究红薯的乐趣。
本次番薯班本课程,我们紧跟孩子的脚步,追随孩子的兴趣,充分利用番薯开展一系列活动,激发了每一个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支持和满足每一个幼儿经验与方法的获得。在活动中,孩子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具有探究的无限欲望,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在探究、创作、合作、分享中获得了相关能力的提升,更为之后的探索埋下爱的种子。神秘的大自然,课程资源鲜活而丰硕,仍在源源不断地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
用户登录